吴起被楚悼王任命为令尹,主持变法。与其他国家相比,楚国旧贵族保守势力强大,他们把持许多重要职位,而且盘根错节,动弹不得。吴起对楚悼王说:“大臣太重,封君太众。若此,则上逼主而下虐民。此贫国弱兵之道也。”
吴起改革的内容主要有两条:第一,废除贵族世卿世禄的特权,规定封君“三世而收爵禄”。即贵族只要传了三代的,一律收回封爵和俸禄、世袭特权。第二,整顿吏治,淘汰冗官。吴起提出“罢无能,废无用,损不急之枝官”,精简机构。
吴起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恨不得一下子将旧贵族势力全部扫清。然而,事与愿违,吴起的目标并没有实现。他变法仅过一年,支持他的楚悼王死去,对吴起心怀不满的贵族就聚集起来,杀死吴起。吴起的悲剧告诉我们,搞改革不能只凭热情,还要讲究节奏、策略,还要照顾方方面面,吴起显然操之过急,欲速则不达。
中国古代是人治社会,人在政在,人亡政息,社会改革得以进行主要是国君有变法图强的愿望。若国君保守,不支持改革,仅凭改革家是无济于事的。在中国历代王朝,能否实施改革,握有实权的最高统治者的态度至关重要,他们若无决心,缺少魄力,下面的人再积极也没有用。
从吴起改革的内容看,基本是在政治层面。然而,在中国古代,政治改革多在统治阶层进行,对于老百姓而言实在太遥远了,人民关心的还是生活问题、温饱问题,吴起改革没有涉及与人民利益相关的经济问题是一大缺憾。在当时,不扶持小农经济,不保障农民利益,就不会得到人民的支持。吴起改革缺少这方面内容,如同一个人缺了一条腿,不可能走得太远。
吴起的政治改革也颇有商榷之处。他犯了急性病,操之过急,树敌过多。楚国是一个贵族保守势力很大的国家,错综复杂的宗法关系、人际关系,使得既得利益集团树大根深,要想扫除他们的势力,必须掌握轻重缓急,从薄弱环节入手,而不能简单草率,必须有破有立。什么事情容易激起剧烈的矛盾冲突?莫过于断了人家的生路,使其生计出了问题。其实,对这些旧贵族可以用缓和的手段和办法,有节奏、有分寸地逐步解决,不要扩大矛盾,不要打击面过宽。司马迁说吴起“行之于楚,以刻暴少恩亡其躯。悲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