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生平及思想简介

作者:原创时间:2022-06-15
文档

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战国时代宋国蒙(今安徽省蒙城县)人。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

庄子的思想包含着朴素辩证法因素,认为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他认为“道”是“先天生地”的,从“道未始有封”(即“道”是无界限差别的)。主张“无为”,放弃生活中的一切争斗。又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因此他否定知识,否定一切事物的本质区别,极力否定现实,幻想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主观精神境界,安时处顺,逍遥自得,倒向了相对主义和宿命论。

庄子的文章,想像力很强,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后世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著作有《庄子》, 亦称《南华经》,道家经典之一。《汉书艺文志》著录《庄子》五十二篇,但留下来的只有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篇,一般定为庄子著;外篇杂篇可能掺杂有他的门 人和后来道家的作品。

《庄子》在哲学、文学上都有较高研究价值。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养生主》中的“庖丁解牛”尤为后世传诵。

哲学上继承发扬了老子和道家的思想,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哲学思想体系和独特的学风文风。他认为“道”是客观真实的存在,把“道”视为宇宙万物的本源,讲天道自然无为。

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在人类生存方式上主张返朴归真。他把提倡仁义和是非看作是加在人身上的刑罚,对当时统治者的“仁义”和“法治”进行抨击,他对世俗社会的礼、法、权、势进行了尖锐的批判,提出了“圣人不死,大盗不止”,“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的精辟见解。

在人类生存方式上,他崇尚自然,提倡“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精神境界,并且认为,人生的最高境界是逍遥自得,是绝对的精神自由,而不是物质享受与虚伪的名誉。庄子这些思想和主张,对后世影响深远,是人类思想史上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显示全文
山东汉墓壁画还原孔子老子真容 孟子为何为难梁惠王 孔子经常赞美的人 庄子笔下的残疾人 孔子和他的理想 汉初儒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著作 东汉的“全民读经热” 白虎观会议 王充思想的局限性 董仲舒论社会安定则注重“调均” 郡县制与中国历史 佛教如何在中国立足 汉初的诸子百家 两汉时期的占星术 辕黄之争 刘歆与古文经学的兴起 董仲舒论德刑关系 玄学跳出传统的思维方式 魏晋玄学的主要论题 魏晋南北朝的社会状况与哲学思想 道家与法家 孔子如何给人看相 墨家和法家 孟子的“性善论” 五行的起源 先秦时期兵家的治国思想 韩非子的君利中心论 商鞅的农战思想概略 商鞅的历史观和人性论 秦始皇统一文字的弊端 吴起改革的启示 诸子学的官方化 韩非子论社会控制 诸子思想总评 先秦法家政治思想 先秦墨家政治思想 先秦道家政治思想 先秦时期儒的特点 孟子的教育思想 荀子的教育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