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的“全民读经热”

作者:原创时间:2022-06-15
文档

王莽天凤年间,刘秀前往长安读书,专门研修儒学经典《尚书》。就读期间,因为资用不足,曾经和同学合资买驴,让从者代人载运,以运费补给开支。刘秀求学有艰苦经历,但是后来在学业上并没有什么成就。然而他却以成功的政治经营,建立了一个王朝。而一个具有特殊文化风貌的时代,也由此开始。

皇帝亲自开创“全民学经热”

“东汉功臣多近儒”的情形,与西汉王朝的开国功臣往往出于亡命无赖明显有别。《后汉书·儒林列传上》记载,“光武中兴,爱好经术”,每到一地,未及下车,而先访儒问雅,对于儒学学术建设予以特殊的关心。当时太学生在洛阳居民总数中所占比例是惊人的。就全国而言,有人测算,东汉后期每万人中即有太学生六人,顶级学历的知识人在社会总人口中的比率如此之高,也是历史上罕见的。

人人都好学

不仅帝王亲自倡导儒家经典的认真研读,太学和郡国官学都得到空前优越的发展条件,东汉私学也繁盛一时。社会上出现了一些累世专攻一经的士大夫家族。他们世代相继,广收门徒。许多名师教授的弟子,往往多至数百人乃至数千人。《后汉书?儒林列传下》说,学者所在,求学者往往不远万里之路,担负口粮前往就读者动辄千百。而著名的经学大师开门受徒者,名籍往往不下万人。陈留雍丘(今河南杞县)人楼望,诸生著录九千余人。汝南南顿(今河南项城西)人蔡玄,门徒常千人,先后注册的学生多达一万六千人。“负笈”千里求学,成为社会生活中的习见现象。汉和帝邓皇后曾经命令宫中宦官学习儒学经典,然后向宫女们传授,后宫中于是形成了“左右习诵,朝夕济济”的学习风气。

儒学教育无孔不入

当时上至宫廷,下至山野,儒学教育受到社会的普遍重视。著名学者承宫自小是孤儿,八岁时为人牧猪为生。乡里一位名叫徐子盛的读书人,为数百名学生教授儒学经典《春秋》。承宫路过其门下,听诸生讲诵,心中欣慕,久久不愿离去,因为以“弃其猪听经”,招致雇主追寻责打。承宮为诸生所同情,于是留下来,一边为学堂打柴,一边旁听学习,后来竟然成为大儒名臣。由执政集团刻意倡导的经学学习热潮,可以说有所成功。以此确立意识形态正统并维护政治合法性的努力,也是有效的。

“全民学经”的恶果

儒学道德的约束,实现了社会安定。但是认真思索,我们又可发现,儒学在当时文化教育系统中的主导地位,限制了百家之学的发展和普及。随着东汉儒学地位的上升,学界同时出现了阴暗与腐败。从东汉后期的历史看,正统儒学不能解决诸多社会问题,亦无力挽救政治危局。

儒学教育原来并无用处:改变不了黑暗政治

面对东汉晚期的黑暗政治,太学生运动和党人的抗争表现出激进的斗争精神。但是这种抗争并不能扭转东汉王朝的败亡。当时渊博如蔡邕一般的大学问家,也往往不能明辨政治争斗中的“是非”。东汉末年,一些开明士人,如后来在民间成为智慧象征的政治活动家诸葛亮等,以对实用之学以及法家文化遗产的重视,表达了对“浮华”“迂滞”的经学的厌弃。诸葛亮亲自为刘禅抄写,实际上即专意推荐的必读书,都是法家著作和兵书。孙权对吕蒙自述读书心得所谓“自以为大有所益”者,不包括儒学经典。

显示全文
白虎观会议 王充思想的局限性 董仲舒论社会安定则注重“调均” 郡县制与中国历史 佛教如何在中国立足 汉初的诸子百家 两汉时期的占星术 辕黄之争 刘歆与古文经学的兴起 董仲舒论德刑关系 玄学跳出传统的思维方式 魏晋玄学的主要论题 魏晋南北朝的社会状况与哲学思想 魏晋玄学的创始人王弼 阮籍的豪杰之志 何晏简介及其核心观点 梁武帝的三教同源论 王羲之不为人知的一面 诗圣杜甫的一生是怎样的 慧能学说的渊源和特点 汉初儒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著作 孔子和他的理想 庄子笔下的残疾人 孔子经常赞美的人 孟子为何为难梁惠王 山东汉墓壁画还原孔子老子真容 庄子生平及思想简介 道家与法家 孔子如何给人看相 墨家和法家 孟子的“性善论” 五行的起源 先秦时期兵家的治国思想 韩非子的君利中心论 商鞅的农战思想概略 商鞅的历史观和人性论 秦始皇统一文字的弊端 吴起改革的启示 诸子学的官方化 韩非子论社会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