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彩是历史悠久、流传甚广的民间艺术,每逢年节,处处可见张灯结彩、舞龙耍狮的热闹场面。金溪县有一种全世界独有的灯彩——手摇狮,表演中动静结合、刚柔相济、千姿百态、活泼俏皮,令观者心旷神怡。它是灯彩中的佼佼者,被誉为“华夏一绝”、“艺苑奇葩”、“狮人舞蹈”。
罕见的品种
中国是舞狮的发源地,大约始于南北朝,舞狮的形式多种多样,以风格和流派分南狮和北狮。南狮重意,好比武狮,威武粗犷、激昂好斗;北狮重技,好似文狮,庄重雍容、机智灵敏。然而,金溪手摇狮与常见的舞狮表演形式又大不相同。
舞狮通常都是两人共舞,而手摇狮却是一人蹲步表演。它不表现那种双人舞狮威武雄壮的气势,但却以其小巧玲珑的结构,活泼俏皮的表演,加上唢呐和打击乐的伴奏,形成了温婉、柔媚、独具一格的艺术特色,是民间艺术中罕见的品种。
表演时,一人舞球,一人舞青狮,一人舞黄狮。舞球者要翻腾跌扑;舞狮者以下蹲步表现狮子的行进,蹲跳步表现狮子的纵跳,跪步表现狮子的静止,下蹲弓箭步表现狮子的俯伏和起跳;用“窜毛”表现狮子的翻斗;用“枪背”表现狮子的打滚;用手腕不停地摇动小狮来表现“舐毛”、“搔痒”、“扑球”、“叼球”等各种动作。
舞手摇狮有一定的难度,它要求手脚配合、上下协调。因此,演员需要具备一定的武术基本功。此外,手摇狮制作精巧,本身也是一种精美的手工艺品。
尴尬的现状
世代相传的金溪手摇狮已有数百年历史,它究竟始于何年何月,没有准确的文字记载,更无从考证,只能从民间老艺人口中略知一二。外界称之为金溪手摇狮,其实在金溪境内称之为胡家手摇狮。胡家村位于金溪县枫山埠,是一个偌大的村落,全村有110多户、400多人。村中老屋鳞次栉比、巷道交错,足见该村昔日兴旺繁荣。可现在村中只有胡正云老人知道手摇狮。胡老汉今年75岁,须发皓白,神采奕奕,颇有些仙风道骨。
据传,胡氏从本邑伯林胡家迁入现所在地,称之为城上胡家,迄今已经二十七代。手摇狮子舞在这里代代相传,它是城上村劳动人民在练武强身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精湛民间艺术。以前,手摇狮一般在晒谷场上表演,民间传说拥有108套表演形式,共分八节才能演完。可惜由于后继无人已大部分失传,现仅存玩耍、抢球、戏逗、游山等套路。更让人揪心的是,胡家村年轻的一代正逐渐淡忘了这门古老的艺术,村里的年轻人大多数在外打工,没有人愿意去学手摇狮表演了,村里只有胡正云和胡先富两人对手摇狮有一定的了解。胡先富老人今年也已经72岁了,他是专门搞手摇狮表演的,现在也不在村里,跟儿子去了广州,而胡正云是专门扎手摇狮的。0
辉煌已成为历史,谈到手摇狮的未来,胡正云老人黯然神伤地告诉笔者:“我最大的心愿就是把这门技艺传下去,可连我的儿子都不想学,别人更不用说了。”
目前,胡家村是全国唯一一个尚开展零星手摇狮活动的村子。
艰难的传承
金溪县文化界的一些有识之士对手摇狮情有独钟,在他们的努力下,手摇狮已经发生了嬗变,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不少加工和提炼。无论在扎制材质、内容、形式还是在音乐上都有较大的突破和创新,加强了喜剧色彩和艺术感染力,并且从民间艺人表演走向了专业的文艺工作者表演,从晒谷场走上了闪烁的舞台。
2005年6月,借参与中国江西(南昌)国际傩文化艺术周这个平台,该县重新组建了手摇狮表演队,从全县选拔了16个有武术基础、热爱舞狮的青年,对手摇狮进行整理和创新,受到海内外观众的称赞与好评。2008年6月,这一民间艺术被列入江西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目前,该县正积极采取措施拯救衰落的手摇狮,已将20多种套路结集成册,并培养了一批舞狮、扎狮人员,胡家村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舞狮行列。胡正云老人则希望政府出台优惠政策来保护“非遗”,帮助他们整理技艺资料,建立档案,提供传习和展示的场所,让这一民间艺术瑰宝得以代代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