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祭狗”仪式

作者:原创时间:2022-06-15
文档

在我国很多古代文献中,都有苗族是“盘瓠之后”的记载。有关神犬盘瓠的神话传说多在苗族、瑶族、畲族聚居的区域广泛流传,并被作为始祖或图腾崇拜。尽管苗族系盘瓠后裔的说法值得商榷,但“狗崇拜”却在很多苗族区域切实存在。此次,记者走访湘西南绥宁县的黄桑保护区,亲眼所见狗在这一带的崇高地位,神秘的“祭狗”仪式更是让记者大开眼界。

这一带的苗族,几乎家家户户养狗。狗在寨子里摇头摆尾,跑来跑去。无主的狗跑到村民家里,村民都会给些吃喝招待。偷狗、打狗则是不可饶恕的罪孽。每天开饭时分,每家每户第一件事就是把狗喊回家,舀起锅里的第一碗饭喂给狗吃。每年新粮成熟,煮出的第一碗新饭也必定先喂给狗。在这里,狗是吉祥的象征,新生儿的乳名里一般都带一个“狗”字,小孩子的帽子、口水巾、玩具上也大都有狗的形象。

然而,记者通过走访发现,在黄桑、关峡一带流传的关于狗崇拜缘由的传说,并不同于神话故事里高辛帝畜狗盘瓠平定吴将军作乱的版本。黄桑的村民给记者讲了这样一个故事:远古时期,天降暴雨,人间没有粮食吃,神犬涉过一条河水,跑去很远的地方为人类取粮食。神犬在稻田里打滚,以使全身沾满稻谷。往回跑的时候,又路过那条河,河水把全身的谷粒都冲刷掉了,只留下狗尾巴上的一点点粮食,这也是为什么如今的稻谷都长在狗尾巴一样的麦穗尖上的缘故。这个故事被当地人普遍认可。

至今,狗崇拜在很多区域的苗族中都可以看到,然而,神秘的“祭狗”仪式却极为罕见。这种仪式由来已久,却濒临失传。据胡彬彬教授介绍,如今,只有湘西南黄桑、关峡一带的苗族保留着“祭狗”仪式,附近怀化地区的苗族都没有了这种传统,在东南亚的苗族更见不到。

“祭狗”是族内的神圣仪式,一般在过年和新粮成熟时举行,场面十分壮观,并不向外人展示。协商良久,“祭狗”仪式的传人蒙永才同意为记者一行表演简易的仪式。

仪式在蒙永才家的堂屋进行。他在神坛前的方桌上摆好酒、肉、米饭、香、烛等祭品,在桌子上方挂起四小、两大共六张画。画的纸张很厚,经历代叠糌修补上油,呈黄褐色,表面有光泽。虽历经多年,色彩依旧明艳,据推断,使用的是矿物质颜料。画中形象鲜活,线条虽不够精美,但憨直生动。画中图像极复杂,其中一幅画上既有观世音菩萨等佛教形象,也有雷公电母等道教形象,还有狗的形象。整体看来,有些像水陆画,却又有所不同。

布置好现场,蒙永才点亮方桌上的香烛,斟满酒,并给祖先牌位和天地添酒敬香。仪式正式开始,蒙永才穿戴起类似道袍的深蓝色长袍和帽子,开始请神,他点燃纸钱,口中诵经,卜卦三次。随后,将桌上插着筷子的一碗熟米饭移至桌下,倒披蓑衣,装成狗的模样,围着方桌奔跑跳跃数圈,嘴巴伸进碗中舔饭,仪式结束。这只是简化的、典型化的祭狗仪式。据蒙永才介绍,在正式的“祭狗”仪式上,要有当地特有的乌饭、狗和两名男童。乌饭用某种植物将米染黑而成,第一碗要让狗先吃,男童要用颜料抹脸,这也许是对苗族祖先喜好“五色斑斓”习俗的承袭吧。男童模仿狗在桌下转圈,桌上则有人围坐吃饭,转过三圈后,男童方可回到桌上吃饭,表示由神界回到了人间。

神秘的“祭狗”仪式正面临失传的危险。曾经,这个区域几乎每家每户都会“祭狗”,仪式相当隆重,到了蒙永才的父辈,会的人就已经不多,蒙永才的父亲在去世前几年将仪式传给儿子,但已是简化的仪式,很多道具和细节都没有了。今天,蒙永才几乎成了这一区域唯一的“祭狗”仪式传人。胡彬彬呼吁大力保护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使之不致失传,“这一传统,事关人类早期的原始宗教崇拜,极其罕见和宝贵”,他说。

显示全文
看北方“地下四合院” 漳州芗剧 江西采茶戏 福建南平千年民俗“抢酒节” 民俗风情自芬芳 专家细说闽南语的前世今生 胡同深处的北京风情 客家民俗禁忌 黎族的宗教信仰 希腊慢生活方式 宜今宜古品前门 “华夏一绝”金溪手摇狮 庚溪“跳竹马” 恩江由来 “临川才子金溪书”之“金溪书” 茶心禅旨 乐安民间游艺习俗 印度女人为何鼻子“穿眼儿” 浅谈饮茶礼仪 印度村民为青蛙举行婚礼 温州鼓词 满族祖上规矩多 希腊人抬头表示“NO” 崇仁婚俗 毛南族猴鼓舞进学堂 福建莆田过年前后风俗习惯 清明节的述说 澳门结婚风俗 一家兄弟只娶一个妻 广西三月三歌墟 剪纸剪出的傣家生活 泸沽湖畔摩梭人家过年习俗 西双版纳的傣家斗鸡 独特民俗留住的古戏台 甘肃岁时习俗 台湾民俗 中华酒文化 回顾曼哈顿一个历史悠久教堂的平安夜 各民族的昆虫食品 新研究称玛雅文明突然灭亡或缘于乱砍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