岚皋守号与狩猎

作者:原创时间:2022-06-15
文档

在靠近大巴山的一些地方:山大人稀,野兽出没无常。为了守卫即将到手的庄稼,苞谷挂须、豆类结荚之时,山里边便出现一些“介”字形的茅庵草舍。这是山民们为保护劳动果实不受野兽糟踏而搭起的临时“哨所”,当地人把这种看秋护粮叫“守号”,把守号人住的简易草房称作“号棚”。

人烟稀少的地方,当庄稼即将成熟之时,狗熊、野猪、獾、土老鼠等,就会夜里出来糟害。最厉害的是野猪,它们常常成群结队,一夜之间就可将几亩庄稼夷为平地。因此,人们在地边搭上号棚,每晚除在棚前烧一大堆篝火外,还要不时地吼唱有韵无词的山歌号子,放土枪、敲梆子、吹牛角号,用来惊吓野兽,避免他们靠近地边。

农闲时,居住在山里的人也想学城里的人来一点“闲适”,带上弯刀背上干粮扛上猎枪外出打猎,俗称“撵山”。他们不但熟悉猎物出没的地方,还能凭响动、气味、足迹、粪便之类判断出各种不同的猎物,哪些是受保护的,哪些是可猎的,并且对一些山禽野兽的习性了如指掌,如数家珍。

找獾之类的动物,有一两个人即可。打野猪人要多,进山先查出脚迹,由经验丰富的人指挥,找准“交口”,由枪法最好的猎手“坐交”。“撵脚子”带上自养的猎狗,拿上竹竿或木棍,从三个方向驱赶,嘴里不时地吼着动听的撵山号子。坐交的守候在能隐能退的地方严阵以待,只要猎物“上交”,十之八九逃脱不掉。

打死野猪的猎手,从猪脖子上先扯一撮毛用火烧掉,再扯几根蘸上血粘贴在火枪的点火处。装上火药朝天放一枪,通知大家前来分享胜利果实,谁击中的谁优先,将尾巴使劲往后扯,扯到哪里就从哪里砍下来。其余的大伙平分,凡拢了场的个个有份,连所带的猎狗也不例外。“见山打猎,人人有份”,这种猎规至今尚存。

显示全文
山阳面花俗 延安“献场糕” 汉中生育风俗 石泉民舞 石泉民歌 勉县及岐山的武侯祠庙会 镇坪风俗习惯 旬阳行路习俗 宜川秧歌 安塞的剪纸和民间绘画 汉中草龙舞 长安大蜡 陕南吃剖膛俗闻 汉中滑竿 壶口斗鼓 陕西民族宗教 甘井镇面花 白水仓颉庙会 宝鸡端午风俗 陕南哭丧歌 陕南人“说耍”有讲究 陕南哭嫁俗闻 咸阳缠足 石泉旧时民俗风尚与禁忌 安康年俗 旬阳“灯会”“社火” 紫阳改嫁习俗 汉阴传统节日习俗 别有风情的报路歌 宁强丧葬习俗 协税社火 沈阳行为禁忌风俗 大连赏槐会 锦州民间文化节 锦州中元节 营口望儿山母亲节 沈阳锡伯族西迁节和抹愚节 锦州蒙古族饮食 辽阳称谓与礼仪 海城最早的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