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阴传统节日习俗

作者:原创时间:2022-06-15
文档

春节

俗称“过年”。除夕,农历一年中最后一天夜晚。这大,家家除旧布新,贴对联,贴门神,挂红灯。全家吃“团年饭”,长者坐首席。下午赴祖坟祭扫,名曰“送亮”。团年饭后,家长给晚辈压岁钱。人夜,举家明烛,炉火红旺,老幼欢聚,坐以达旦,称为“守岁”。子夜,在家门前祭拜天地,鸣放鞭炮,称为“出天星”。是时,汉阴城乡鞭炮声响成一片,震耳欲聋。当夜,还要包“抄手”(即水饺、又名扁食),还洗澡洁身换新装。俗话说:“三十晚上洗个澡,一年身体好。三十晚上洗个脚,一年有吃喝。”正月初一早晨,全家人吃“抄手”。因为“抄手”形似元宝,取其“招财进宝”之意,吃了抄手就意味着新的一年多进财得宝。

新年逢人要说吉祥话,如“恭喜发财”、”步步高升”、“过年好”之类。拜年,是春节中的主要活动。汉阴素有“初一不出门,初二拜家门,初三、初四拜己亲和左右邻”之习。拜年还可延续到正月十五以后,民间有“有心拜年,二月二不迟”之说。拜年必提四色水礼,主家还要盛情款待。饮酒猜拳为地方常习。有的在春节时宴请亲友,名为“请春客”。

现在汉阴城乡群众过春节,迷信活动减少,传统习俗仍沿旧习。春节时,党政部门给烈、军属拜年,慰问离,退休老职工,召开各种座谈会,举办各种文艺活动(如狮子、龙灯、彩莲船、竹马等)。春节的活动内容越来越丰富。

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传统的“元宵节”,又称“灯节”。饭菜丰盛不亚于过年。汉阴俗语说“三十的火,十五的灯”。在这一天晚上,家家要挂灯笼,每家间间房内都要点灯,一片通明。农家猪牛圈棚这夜都点灯。人们是夜要观灯,猜灯谜,吃元宵。元宵象征团圆吉祥和睦之意。汉阴习俗正月十一试灯(或谓出灯),一直玩到正月十五。龙灯、狮舞、彩船、竹马、火盆架等,是夜进城比赛,热闹非凡。元宵节是春节娱乐的最后一天,有如一台戏的闭幕式,十五一过,春节就算结束了。

清明节

农历三月清明节。清明扫墓,由来已久。清明前几日,修补祖坟,嵌碑立石,扩修墓地。清明日,家家鸣炮焚香,烧纸钱,向祖坟叩头祭奠。同时在坟上压放白纸,插纸幡 (称清明吊)。农村中,有的按家族筹办“清明会”,祭祖续谱。清明节的前一天,为“寒食节”,不动烟火,不能扫墓。现在,除了沿袭旧习,祭扫烧纸以外,有的学校机关。在清明节还组织学生,职工春游,祭奠烈士坟墓.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端阳节

农历五月五日为端阳节,又称端五节、重五节。源于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汉阴城乡极为盛行。清晨,步行郊外,称为“打露水”。家家门前挂蒲悬艾。娃娃穿新衣,戴香包,有的在手腕上系上五色线(俗称“长命线”),认为可以驱邪祛疾,长命百岁。家家吃粽子,煮咸蛋,大蒜为食,并备以丰盛酒宴。还要饮雄磺酒(因雄磺有毒,今已不饮),酒中浸几枚独独蒜,涂抹于小孩额头、耳鼻或喷洒于墙脚床下,以驱除毒虫,避免疫病。端阳节,出嫁女儿要回娘家团聚,女婿要到丈人家以衣料或四色重礼相送“追节”。这一天,人们还以艾蒲及各种草药煎水沐浴,借以消毒杀菌。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晚上,置水果、月饼于庭中,祭拜月亮。家人围坐,分食月饼并赏月,以示团圆。节前,亲友之间赠送月饼、水果、鱼肉等。中午家家设酒宴,全家团聚。出嫁的姑娘均随同女婿回娘家,备送厚礼“追节”。在汉阴,民间把春节、端阳节、中秋节视为一年中的三大节日,十分隆重。

显示全文
紫阳改嫁习俗 旬阳“灯会”“社火” 安康年俗 石泉旧时民俗风尚与禁忌 咸阳缠足 陕南哭嫁俗闻 陕南人“说耍”有讲究 岚皋守号与狩猎 山阳面花俗 延安“献场糕” 汉中生育风俗 石泉民舞 石泉民歌 勉县及岐山的武侯祠庙会 镇坪风俗习惯 旬阳行路习俗 宜川秧歌 安塞的剪纸和民间绘画 汉中草龙舞 长安大蜡 别有风情的报路歌 宁强丧葬习俗 协税社火 沈阳行为禁忌风俗 大连赏槐会 锦州民间文化节 锦州中元节 营口望儿山母亲节 沈阳锡伯族西迁节和抹愚节 锦州蒙古族饮食 辽阳称谓与礼仪 海城最早的戏曲 冰峪沟赏灯会 铁岭英武实用的坎肩 辽宁窗户纸糊在外 锦州满族风俗 大连生育风俗 铁东禁忌风俗 铁西商务风俗 鞍山风俗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