旬阳“灯会”“社火”

作者:原创时间:2022-06-15
文档

旬阳元宵节办灯会、举社火之俗由来已久。正月十三日夜出灯,正月十五日形成高潮,正月十六日收灯。

旬阳“灯会”“社火”风格虽受邻省、县影响较大,但也独具特色。流行于民国时期及建国之初的有以下数种:

蜀河站龙

蜀河站龙源于湖北麻城县宋埠镇,由艺人肖伯古于光绪年间传至蜀河。“站龙”为夜间观赏的“龙灯”,以竹和木为骨架,粉纸糊面,彩笔描绘,内点蜡烛,龙头高丈余,重百斤,仅龙头内就点83支蜡烛,连头带尾长10余丈,平年12节,闰年13节,每节缀2个吊灯。要龙头的人,腰缠;老布数圈,置龙头灯竿于腹部,双手握竿,左右摆动,几人替换,非力气过人的大汉不能胜任。“龙灯”前以火红“海珠灯”为前导,燃放硫磺硝烟,以壮声势,渲染气氛。“站龙”由肖柏古传于徒弟杨先进,又传荆方胜、杨少武至项春波等,已近百年。

“滚龙”流行蜀河镇,系清末由湖北传来。是白天表演的以表演龙形象的民间舞蹈。它以竹、木、布、纸绑扎绘制而成。为便于舞动,形体不大,头、尾用竹、木为骨,厚纸裱糊、彩绘,龙身以布描鳞连接,长三、五丈不等,多以两条龙(青白二龙或红黄二龙)对舞,配以紧锣密鼓及长管号乐,在燃放的滚滚硝烟中,两条巨龙穿云钻雾上下腾挪,追捕着红色的“宝珠”,时而摆尾,时而退壳,时而盘柱,时而漫游或腾飞。舞者感情奔放,技巧娴熟,配合默契;观者则意驰神往,尾随相跟,百看不厌。

神河狮子

神河上街肖学勤(肖老三)祖孙三代以民间武术伴“狮子”颇有名气。1959年春节,神河白庙的狮子应调到县城表演,其“狮”搔首、舔毛、抖身,动作细腻逼真,跳跃、跌扑、攀登、翻滚,技巧娴熟自如。深受好评。

显示全文
安康年俗 石泉旧时民俗风尚与禁忌 咸阳缠足 陕南哭嫁俗闻 陕南人“说耍”有讲究 岚皋守号与狩猎 山阳面花俗 延安“献场糕” 汉中生育风俗 石泉民舞 石泉民歌 勉县及岐山的武侯祠庙会 镇坪风俗习惯 旬阳行路习俗 宜川秧歌 安塞的剪纸和民间绘画 汉中草龙舞 长安大蜡 陕南吃剖膛俗闻 汉中滑竿 紫阳改嫁习俗 汉阴传统节日习俗 别有风情的报路歌 宁强丧葬习俗 协税社火 沈阳行为禁忌风俗 大连赏槐会 锦州民间文化节 锦州中元节 营口望儿山母亲节 沈阳锡伯族西迁节和抹愚节 锦州蒙古族饮食 辽阳称谓与礼仪 海城最早的戏曲 冰峪沟赏灯会 铁岭英武实用的坎肩 辽宁窗户纸糊在外 锦州满族风俗 大连生育风俗 铁东禁忌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