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生育风俗

作者:原创时间:2022-06-15
文档

催生礼

产期临近,娘家要送“快使肉”,谓孕妇吃后可顺利分娩。从前生第一胎,向多子女人家讨婴儿衣服,对方给单衣、夹衣各一,叫“利市衣”,以保小儿健康成长。

分娩

旧时稳婆接生,婴儿死亡率高,现均新法接生。产后,休息一月,称“做月里”。产妇房关闭窗户,拉下窗帘遮阳,以防损目。

产妇穿长袖衣服、长裤、着袜,头包黑纱布或手帕,防受凉。食姜、黄酒、索面、男长辈和外人不能进房。

月里羹·满月酒

产后一月内,娘家及亲戚朋友送索面、黄酒、鸡蛋、母鸡、海鲜给产妇,谓“进月里羹”。30天为“小满月”,40天为“大满月”,摆“满月酒”,亲朋送礼。也有在婴孩四个月时摆酒,谓之“百日酒”。

取名

昔时,看重为男孩取名。迷信者先为算命,如命里五行有缺,在名字后一字上弥补,若缺金,取“金”编旁字,前一字则为宗谱规定之“辈份”字下辈名字,不能跟长辈同字或同音。怕孩子难养大,往往取女名,如小燕、秀珍,或取贱名,如阿狗、侮颓。

女孩则多以娟、娇、婉、娥、香、英、淑、娴等字为名。示美好贤惠;多女无子家,为女孩取名寄托有嗣愿望,如招弟、有弟、领弟、来弟等。建国后,有因紧跟政治形势,取名和平、建设、炼钢、卫国等;“文化大革命”期间,名字中往往带“红”、“东”、“兵”、“武”、“卫”等字。

周岁

俗呼“对周”、“对对”。外祖家要送厚礼,有小儿四季衣着、玩具、银饰。银饰为必备之物,谓可避邪,近年有改为金饰者。主家摆酒宴请,较满月酒丰盛。

显示全文
石泉民舞 石泉民歌 勉县及岐山的武侯祠庙会 镇坪风俗习惯 旬阳行路习俗 宜川秧歌 安塞的剪纸和民间绘画 汉中草龙舞 长安大蜡 陕南吃剖膛俗闻 汉中滑竿 壶口斗鼓 陕西民族宗教 甘井镇面花 白水仓颉庙会 宝鸡端午风俗 陕南哭丧歌 洛南燎锅底俗闻 榆林风土人情 安康淳厚朴实的待客礼仪 延安“献场糕” 山阳面花俗 岚皋守号与狩猎 陕南人“说耍”有讲究 陕南哭嫁俗闻 咸阳缠足 石泉旧时民俗风尚与禁忌 安康年俗 旬阳“灯会”“社火” 紫阳改嫁习俗 汉阴传统节日习俗 别有风情的报路歌 宁强丧葬习俗 协税社火 沈阳行为禁忌风俗 大连赏槐会 锦州民间文化节 锦州中元节 营口望儿山母亲节 沈阳锡伯族西迁节和抹愚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