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献场糕”

作者:原创时间:2022-06-15
文档

献场糕是延安地区人民秋收轧场时开场的一种古老的习俗。在开场时,由送饭的婆姨把当地富有地方风味的食品——油糕送上场来,因而称“献场糕”。但是这种献场糕并不是普通的饭食,在食用这种糕前,要先在场上腾出一块地方,摆上其它吃食,在谷堆前插上香,烧黄表纸,放鞭炮祭五谷神。然后,还要把这种糕往天上扔一块,往地下扔一块,这是延安人的古老习惯.认为在山野吃饭,总得请天地与人共同享用这种精美的食品。祭天祭地后人们才能正式开始吃。吃完献场糕后,开始撒场,当撒场到一定时候,会有一群小孩突然拥进谷场,盯着越来越大的谷堆,正当人疑惑不解时,谷堆上会突然蹦出一只小蛤蟆来。孩子们一哄而上.“我的”“我先看见的”。他们争吵着、追逐着不断蹦出的小玩意儿,这是祭场仪式的继续,叫抢糕蛤蟆。事前,家人把素糕捏成一个个小蛤蟆,堆在谷子堆里,扬场时再让孩子们来抢,图个吉利,希望生活就象蛤蟆那样一直往上蹦。孩子们抢着糕蛤蟆时,并不吃,而大都拴在前胸的纽扣眼里。

“献场糕”包含了许多与农事生产有关的祭祀内容:民间的五谷神,即古代的稷神,它既是天地神,同时又是各类作物的综合神。人们在过去自然经济条件下,相信“稷降以百谷”之说,祈求天地庇佑,便成为一种古老的祀俗,这种祭天祭地的习俗,反映着天地赐予丰收的原始认识与思想。所以,丰收时刻,首先应对天地表示祭祀。延安人民把它长期保持下来,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古代祭社稷神的思想。

延安的献场糕制作极为简单,多用软小米做原料。制作程序是:先把软米放进温水里浸泡几个小时,笊篱捞出滤干水,再上碾子压成面.蒸糕时,撒一层面蒸一会儿,等这一层熟透了,再撒一层面,直到把面撒完.最后,把蒸好的糕放在案上,手蘸水揉匀,这种糕叫素糕。素糕为方便食品,吃时放在碗里,用勺压一个窝,浇上蜂蜜.现在,延安已经很少有人吃素糕了,人们嫌它味道寡淡,大多数人家把素糕加工成油糕吃。油糕的吃法有两种:一种是把素糕切成片,用油炸得焦黄,另一种是吃油糕角。油糕角是用素糕做坯子,里边用豆腐、白菜当馅,然后下油锅炸.这种糕吃来十分可口,别有风味,在延安已经成了一种名贵的风味小吃。另外,油糕还有其它的吃祛.比如延安以北的老乡,吃油糕时还要放上猪油,羊油,再加一勺蜂蜜,更别有一种味道。

吃献场糕时,主人总会劝客人多吃点,认为“今年吃得越多,明年的粮食就打得越多。献场糕,步步高”。

显示全文
汉中生育风俗 石泉民舞 石泉民歌 勉县及岐山的武侯祠庙会 镇坪风俗习惯 旬阳行路习俗 宜川秧歌 安塞的剪纸和民间绘画 汉中草龙舞 长安大蜡 陕南吃剖膛俗闻 汉中滑竿 壶口斗鼓 陕西民族宗教 甘井镇面花 白水仓颉庙会 宝鸡端午风俗 陕南哭丧歌 洛南燎锅底俗闻 榆林风土人情 山阳面花俗 岚皋守号与狩猎 陕南人“说耍”有讲究 陕南哭嫁俗闻 咸阳缠足 石泉旧时民俗风尚与禁忌 安康年俗 旬阳“灯会”“社火” 紫阳改嫁习俗 汉阴传统节日习俗 别有风情的报路歌 宁强丧葬习俗 协税社火 沈阳行为禁忌风俗 大连赏槐会 锦州民间文化节 锦州中元节 营口望儿山母亲节 沈阳锡伯族西迁节和抹愚节 锦州蒙古族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