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端午风俗

作者:原创时间:2022-06-15
文档

端午节也叫端阳芦,重午节。端午节戴香包是宝鸡民间的传统习俗。香包是群众喜闻乐见,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品。小巧玲珑,鲜艳夺目。在酉秦民间既;是佩戴品,又是馈赠品。

端午节戴香包的风俗由来已久。 《岐山县志》云:“端阳以四色线系臂,并佩戴香囊,小巧玲珑精致可观。”考古学者曾在汉墓中发观过类似的香包。汉代民间端午节就有挂朱索、桃印子门户,以禳、除恶气的闲俗。 《荆楚岁时记》云: “五月五日,人皆踏百草,采艾为人,悬于户上以禳毒气。”南北朝时改朱索为五彩丝,系于手臂,称为“辟兵”。 《风俗通义》载; “五月五日彩丝系辟兵,令人不病瘟,一名长命缕,一名辟兵缯,一名五色缕,一名彩索。”农历五月正是蚕茧收获季节,妇女们就染丝成练,做成花鸟虫鱼,绣上金缕献给长辈。并挽织五色彩线著赤灵符於胸前或系于臂 上。宋代京师还专设“百索市”-售买香包。 《风土记》载: 产以艾为虎形,或剪彩为虎,粘艾叶戴之”。—这就是流传至今插艾野‘,戴香包的起源。

端午节正处夏令瘟疫流行之时。自古人们的这些活动,是以消灾除害,予防疾病为目的的。传说,远古时人们还过着狩猎生活的时候,为了免遭毒虫伤害,就经常在身边戴些草药包。至今西秦农村中有些老年人还一年四季戴着经过装饰了的中药根茎。有的小孩身上常年戴着类似“五毒”,的蛇头的贝壳及类似“药葫芦”的香包,就是这一习俗的延续. ,西秦民间戴香包的习俗历来盛行。每年端午节前外婆、舅舅要给外甥送裹肚、香包。乡,-市卖香包者处处可见。香包中尤以“五毒”形象和十二属相香包最受欢迎。香包中都放有五种中药合成的:“香草”。 《荆楚记》载:“是日竞采杂药”。夏小正云:“此日,蓄药以止除毒气”。现在的“五毒”香包,就是所谓“辟五兵之道”。 《风土记、抱朴子》说: “或问辟五兵之道,曰;五月五日著赤灵符于心前”

端午节前新媳妇要显示自己最能干的巧手,做很多香包,分别送给老人,丈夫、邻里乡亲及孩子们佩戴,·以表示对他们的尊敬和良好祝愿。青年人为了亲朋之间的友谊还要互相交换赠送,,以图吉利。特别是西秦有个习惯,在青年人订婚后,男方给女方送香包。荷包就是男女之间寄托情思的最好礼品,以表示纯洁的心意。端午节前孩子的母亲要精心绣制“五毒”形象的蝎子、蟾蜍、蜈蚣、蜥蜴、蛇和十二属相的动物香包。还有一种由五个物象构成一串的叫“雄黄包”,最上边是一较大的蛇或虎,是佩戴在肩臂上的,前后垂有香包、五色园购一空。

香包体现着我们民族劳动人民独有的审美情趣,希望民间美术百花园中的这枝小花能继续发展,为美好的生活增添色彩。

显示全文
陕南哭丧歌 洛南燎锅底俗闻 榆林风土人情 安康淳厚朴实的待客礼仪 安康婚礼风俗礼仪程序 汉中婚嫁风俗 安康的婚嫁习俗 安康端阳节和赛龙舟 陕西面条待客风俗 咸阳乞巧节 陕南巴山地区盘歌迎新娘 “陕北人”与“延安人” 西安户县民情风俗 西安四色礼 西安亡人百日 安康丧葬遗俗 柞水渔鼓 陕西省各地端午习俗 五里镇风俗习惯 红白喜事的酒席宴会 白水仓颉庙会 甘井镇面花 陕西民族宗教 壶口斗鼓 汉中滑竿 陕南吃剖膛俗闻 长安大蜡 汉中草龙舞 安塞的剪纸和民间绘画 宜川秧歌 旬阳行路习俗 镇坪风俗习惯 勉县及岐山的武侯祠庙会 石泉民歌 石泉民舞 汉中生育风俗 延安“献场糕” 山阳面花俗 岚皋守号与狩猎 陕南人“说耍”有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