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闹元宵”

作者:原创时间:2022-06-15
文档

正月十五元宵节,又叫“花灯节”,它将年节带入一个光彩夺目的世界。

元宵节在中国的流传,已经有了两千多年的历史。元宵放灯的习俗起源于汉代。

据说汉文帝(公元前184——140)为纪念他称帝,便把周勃勘平“诸吕之乱”为自己上台铺平道路的日子——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每逢这天夜晚,文帝都要出宫游玩,与民同乐。道教张天师又把正月十五元宵节定为道教的“上元节”。

据文献记载,元宵节放灯是从汉武帝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开始的。当年汉武帝龙体欠安,有方士帮他与泰一神对话,驱除疾病,果然见效。于是,汉武帝便建坛祭祀泰一神。此后,每年的正月十五通宵达旦用灯火祭祀,从此形成正月十五张灯结彩的习俗。

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此后,元宵放灯的习俗就由原来只在宫廷中举行而流传到民间。即每到正月十五,无论士族还是庶民都要挂灯,城乡通宵灯火辉煌。

元宵放灯的习俗,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当时的京城长安已是拥有百万人口的世界最大都市,社会富庶。在皇帝的亲自倡导下,元宵灯节办得越来越豪华。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唐玄宗(公元685——762)时的开元盛世,,长安的灯市规模很大,燃灯五万盏,花灯花样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灯楼,广达20间,高150尺,金光璀璨,极为壮观。

唐代的灯市还出现乐舞百戏表演,成千上万的宫女,民间少女在灯火下载歌载舞,叫做“行歌”、“踏歌”。元宵灯节期间,又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时机,所以元宵节又成了中国的“情人节”。

宋代,元宵灯会无论在规模和灯饰的奇幻精美都胜过唐代,而且活动更为民间化,民族特色更强。那时的灯会在都市的中心场地搭结山棚,在棚上张灯结彩叠成山林形状,或是巨大的文殊菩萨骑狮子,普贤菩萨骑白象等造型,称为“灯山”。灯山点燃之后,万灯齐明,顿时“金碧相射,锦绣交辉”。这个时候的花灯开始出现了“灯谜”,在花灯上贴谜语,供游人竟猜,使灯会又添新彩。

以后历代的元宵灯会不断发展,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唐代的灯会是“上元前后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两日,明代则延长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

到了清代,满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日期缩短为五天,一直延续到今天。

元宵节又叫“灯节”,花灯的制作表现出中国人的聪明和智慧。经历了2000多年,经历了多少代人的传承,中国元宵的花灯越来越显出千姿百态,各地都有独特的绝活,几乎所有能用的物料,都被巧做成灯,如羊皮灯、夹纱灯、麦秸灯、玻璃灯、桔子灯、西瓜灯等不胜枚举。灯的造型更是千姿百态,最精妙的是走马灯、灯影旋转,景象万千。各种动物、植物、人物、山水造型的灯,无论形状多复杂,都能巧手天成。

在各种各样的花灯中,龙灯是最引人注目的。中国龙灯的花样多姿多彩,活灵活现,是灯节中的代表作品。

显示全文
七月初七 婚丧喜庆 天安门城楼的屋顶 冰糖葫芦传奇 京剧的“角色”与“脸谱” 香山红叶节 老北京皮影戏 钟鼓楼活动 少数民族多彩文化系列展示活动 北方昆曲 灵山藏族风情节 朝阳秧歌 二月二的传说与习俗 北京朝阳区纳西族人的棒棒节 纳西族宗教 民族节庆 北京节日风俗 旧上海集体婚礼--崇明旅游 松江照壁 为什么松江是上海之根--崇明旅游 四合院的大门 老北京春节如何吃 幽默有味的老北京土话 北京城城垣为何缺一角 祭地活动 北京厂甸庙会 大观园红楼庙会 宣南文化节 丁香诗会 天桥“八大怪” 天桥小吃摊 北京的婚丧喜庆 祭祀礼仪 祭祀概况 京剧的行当有几种 北京的庙会 中秋拜月吃月饼 黑牛水的来历 节日习俗进入博物馆 老北京民俗唱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