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上海集体婚礼--崇明旅游

作者:原创时间:2022-06-15
文档

目下青年男女举办集体婚礼的消息,时有所闻,或见诸于报端,或亮相于荧屏,已屡见不鲜。尽管如此,集体婚礼仍然被街坊里巷传为新生事物。其实,这种形式的婚礼早在65年前就已有了先例。

在国民党统治时期,蒋介石提倡新生活运动。上海市政府为配合这个运动,由社会局出面创办集体结婚,以示出新。自1934年10月至1937年"八·一三"抗日战争爆发后止,举办了十多届,多加集体婚礼的青年有1000多对,是为沪上一大景观。

举办集体婚礼活动的消息,由社会局通过报纸广为宣传。如欲参加者,就要赶到远离租界十多里路的殷行区市中心社会局登记,交付法币20元,方能须到登记号码簿,以及参加棠体婚礼活动须知一份、结婚证书一式二份。参加者在结婚证书上填写结婚人的姓名。

年龄、籍贯,以及双方主婚人、介绍人的姓名,并各加盖印鉴。结婚证书送回社会局之后,由社会局统一加填证婚人的姓名,并证婚人的私章及社会局公章。当时,社会局在"结婚须知"中规定:参加集体婚礼者,须统一着装。新郎穿着蓝袍、黑褂、蓝裤、白袜、黑缎鞋、白手套;新娘着短袖淡红色长旗袍、同色长裤、同色缎鞋、肉色丝袜、头罩白纱、戴白手套执鲜花。为表示国粹,还特别强调:新娘不得烫发,不得穿平跟或高跟皮鞋。

举办集体婚礼在当时是一件亘古未有的新鲜事,市民们都倍觉新奇,于是为表示新潮,前来预约登记的待婚青年居然门庭若市。为保证婚礼的有序、顺利,在举行婚礼的一周前,新郎新娘都要去殷行区市府大厦排练一次。正式举办婚礼的那一天,新郎、新娘、家长、来宾等,提前一小时到市府礼堂集中。大礼堂临时用屏风分隔成若干小间,每张桌子均事先发结婚证号码编好号,对号人座。还有一些小房间供更衣化妆之用。每对新人各被赠有集体婚礼纪念证章一枚。"圆形纪念章内图案的外廓为十二角形,象征着国民党党徽。这时的大礼堂完全沉浸在节日的气氛里。礼台正中挂着孙中山先生的遗像。

礼台两旁,彩带、鲜花,喜气洋洋。下午3时正,婚礼正式开始。这时,总指挥一声令下,在警察局乐队的伴奏下,新郎新娘双双携手,踩着红地毯步人礼堂,款款地走向礼台。婚礼是两对两对同时进行,按司仪宣读的名单走上礼台。双双向孙中山遗像三鞠躬,再夫妻相对二鞠躬,然后向证婚人一鞠躬。这时,证婚人市长、社会局长分别致词祝贺,并向新郎新娘颁发结婚证书、纪念证章、纪念品,然后,证婚人与集体结婚的新人一起拍团体大照片。当主持人宣布婚礼仪式结束后,在乐曲声中,数百辆汽车在刚修筑完成的翔殷路上浩浩荡荡而去,甚是壮观。

显示全文
松江照壁 为什么松江是上海之根--崇明旅游 美丽的上海 沪上花朝节习俗 破除陋习 晚清上海的征婚广告 崇明习俗条礼 崇明县生活习俗之居住 崇明县生活习俗之饮食 崇明县生活习俗之服饰 上海迎财神 上海年夜饭 为什么松江是上海之根 海派文化 海上画派 上海传统习俗面面观 龙华晚钟 张灯猜谜 清明出会 浴佛和诵经法会 北京节日风俗 民族节庆 纳西族宗教 北京朝阳区纳西族人的棒棒节 二月二的传说与习俗 朝阳秧歌 灵山藏族风情节 北方昆曲 少数民族多彩文化系列展示活动 钟鼓楼活动 老北京皮影戏 香山红叶节 京剧的“角色”与“脸谱” 冰糖葫芦传奇 天安门城楼的屋顶 婚丧喜庆 七月初七 正月十五“闹元宵” 四合院的大门 老北京春节如何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