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字子厚,生于唐大历八年(公元773年),卒于唐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终年四十六岁。原籍河东解(今山西永济县)人,出生于长安,并在那里度过了青少年时代。他出身于一个世代的官僚地主家庭,是后魏扬州大中正尚书柳僧习的第八代孙。其父柳镇,在唐玄宗天宝末年曾做过太常博士,安史之乱以后,又继续为官。其母卢氏,是涿郡范阳(今河北省涿县)的大族女子。柳宗元的家庭在当时正是所谓书香官僚门第,他年轻时也是被人们当作世家子弟看待的。柳宗元早年受的是儒家思想的影响,在他整个年轻时代,是积极为争取仕途发展,谋取官位而努力的。就柳宗元成年以后的活动及其思想发展的线索看,大体上可以分为如下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柳宗元和他的挚友刘禹锡(公元772-842年)等,于德宗贞元九年(公元793年)考中进士,到贞元十二年(公元796年)柳宗元任秘书省校书郎,管理国家经籍图书时止。从他这时写的《终南山祠堂碑》、《太白山祠堂碑》和《碑阴文》(《柳宗元集》第五卷)等来看,原始迷信和有神论的思想,在其思想中占有极大的比重。第二个阶段从贞元十四年(公元798年)柳宗元考中博学宏词科,为集贤殿书院正字,到他参加永贞政治革新运动以前。在这期间,柳宗元于贞元十九年曾出任蓝田县尉,后来被迁为监察御史里行。这一期间在柳宗元思想中占主导地位的,基本上是儒家传统的“宽则得众”、“使民以时”的重“民”思想。看得出,他已经有了要实行儒家政治思想的抱负。在《韦道安》诗、《送范明府诗序》、《送薛存义序》等诗文中,都突出地表现了他的重“民”思想。他所说的“凡吏于土者,若知其职乎?盖民之役,非以役民而已也。”(《送薛存义序》)显然是孟轲“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思想的发挥。在《辩侵伐论》中,则表现了他对国事动乱的极大关切。第三个阶段从永贞元年(公元805年),柳宗元和刘禹锡等参加王叔文、主伍的政治革新集团,自监察御史里行迁礼部员外郎,以及运动失败后被贬,到逝世为止。柳宗元参加永贞政治革新运动及其失败的遭遇,不仅是他人生仕途的重大转折,也是他哲学思想发展的巨大因素。柳宗元的哲学著作,主要有:《天说》、《答刘禹锡天论书》、《天对》、《贞符》、《非国语》、《封建论》、《时令论》(上下)、《天爵论》、《断刑论》(下)、《与韩愈论史官书》、《与吕道州论非国语书》、《答吴武陵论非国语书》等。侯外庐编的《柳宗元哲学选集》(中华书局,一九六四年版),辑录其哲学著作比较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