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的经济思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归正:一、韩非的历史观和社会观。韩非认为人类社会是不断变化的,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他把人类社会的历史分为上古、中古、近古、今世四个阶段。“当今之世”与过去相比,有什么变化呢?韩非认为人类社会发展到战国,最大的变化就是从“民不争”,发展到“民争”。他说:“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当今之世”是一个“争”的社会、“争于气力”的社会。“当今之世”的争,是如何产生的?为什么要争?韩非是用人口和财富的关系来解释的。他说:“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实足食也;妇人不织,禽兽之皮足衣也。不事力而养足,人民少而财有余,故民不争。”而当今则不同,“今人五子不为多,子又有五子,大父末死而有二十五孙。最以人民众而货财寡,事力劳而供养薄,故民争”。韩非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讲人口过剩的学者。他认为人口多,财物寡,是社会动乱的原因。他认为人的数量越来越增长,而生活资料的生产愈来愈不能满足人口增长的需要。“事力劳而供养薄”,不是说劳动强度增大了,而是人均获取的生活物资比上古时期少了。韩非从人口和财富的关系来分析人类社会的变化,也就是从人们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寻找社会变化的原因,而没有从“天”、“圣人”、道德等方面去寻找原因,这在两千多年前也是一种新的探索,是一个进步。韩非认为在这个“争于气力“的社会中,每一个人都是“好利恶害”、“喜利畏罪”、“挟自为心”的。上自君主,下至庶民百姓都是一样的,为了利,人们互相争夺,互相利用;为别人服务,为别人效劳,也是出于“自为心”,是为了个人的利益。在此情况下,人与人的关系是利害关系,君臣、父子、夫妇,都是互相利用,互相计算的。二、韩非的经济政策主张。韩非认为“当今争于气力”,所以要解决兼并诸候实现统一,就要加强“气力”。韩非的经济政策主张都是为了增强自己的“气力”,增强国家的实力。韩非也讲耕战,就是商鞅讲的农战。韩非的耕战论是商鞅农战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韩非认为“富国以农,距敌恃卒”,即耕战可以使国家富强。韩非对发展农业是有信心的,他继承了荀子的“制天命而用之”的唯物主产,增加收入,主要在于人的努力,“人多,皆人为也”。对实现“人多”的具体措施,他提出:第一,要撑握好天时。第二,要勤劳。第三,要懂得农业,畜牧业的生产知识。第四,运用先进的生产、运输工具,提高劳动生产率。 韩非认为推行耕战必须劢行法治,“显耕战之士”。在韩非看来,国势强弱不在于土地和人口的多少,而在于是否劢行法治,是否赏罚分明。实行法治,“使民以力得富,以事致贵,以过受罪,以功致赏”,使从事耕战的人得到富贵,受到尊显,这样才能搞好耕战,富国强兵,这是“帝王之政”。为了激劢人们“急作”,发展农业,韩非反对用向富人征的税来资助贫者。 韩非还认为耕战政策所以收效不够大,就是因为耕战以外的其他行业“无耕之劳而有富之实,无战之危而有贵尊”。他列举了无益于耕战的五种人,“学者”,“言谈者”、“带剑者”、“患御者”、“商工之民”,称这五种人为“五蠹 ”,他说:“人主不除此五蠹之民,不养耿介之士,则海内虽有破亡之国,削灭之朝,变勿怪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