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安丧葬习俗

作者:原创时间:2022-06-15
文档

人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每个民族、每个地区在这方面都有自己的习俗。台安地区汉族在处理丧事时大体遵循以下习俗:

1、送终报庙

一般在老人弥留时,儿女至亲在老人身边给老人洗手洗脸,男的理发,女的梳头、剪指甲,穿上寿衣后,抬到事先准备好的床排子(用土坯或砖搪木板,又叫存凳)上,头朝西,仰卧,直至老人停止呼吸,这叫“送终”。之后,用一尺见方的蓝布蒙在死者脸上,以铜钱压口,孝子举双手拽堂屋门槛为死者指路,连呼三声“西方大路走”(迷信说法:西方为佛教之极乐世界,希望死者登上天堂),同时用线绳给死者绊手绊脚,俗称“绊尸”。给死者手中握馒头,俗称“打狗包子”。遗体整理完毕,儿女们在一手提水壶的长者引导下,到附近土地庙(无庙处,以三块砖支立象征)烧纸上香,洒浆水饭,叫“报庙”。

2、报丧送行

老人去世后,家人要尽快向亲朋好友发出报丧帖,或登门通报死讯。请阴阳先生看风水选择墓地,并确定入殓和下葬的日子、时辰。在安排人员打墓的同时,家里早、午、晚按规矩做孝事:上香、烧纸、更换供品。一般在第二天午后,子女侄孙等近亲要上庙烧纸活(男扎马,女扎牛),这叫“送行”。

3、入硷守灵

死者入棺前,要为之整容。入殓时,执事人用棉团蘸“倒头灯”中的油为死者开光。盖棺后“钉钉”时,子女要跪着喊“躲钉!”其声凄切。从老人去世到出殡前,都是亲友守灵时间。这段时间,子孙晚辈披麻戴孝在遗体旁守候,接待亲友的吊唁。每天早晚,儿女们都要哭“开门纸”,有的人家请鼓乐班子以笙箫管弦寄托哀思。在出殡的前一天晚上要举行“辞灵”祭典,长子主祭上供,儿女至亲逐一哭祭。

4、出殡入葬

通常在死者死后第三天出殡(有的迷信躲开农历初一、十五、二十三而可能拖延)。出殡时根据条件有16、24、32人抬扛不等,这叫“抬重”。长子用孝绳一端拴在棺材前,另一端拉着,表示孝子抬头扛,亲自将先人送到墓地;次子或大孙子打“灵蟠儿”,撒“买路钱”。落葬时长子先填头锹土,盖上棺木角,随后大家动手埋葬,同时烧纸扎活。葬后三天“圆坟”,死后第六天晚上“上望”,七天烧“头七”,“三七”、“五七”做供,“百天”时烧“百日”,子女除孝。此后,每年烧“周年”,直到三周年时纪念才算完毕。

1968年1月,台安县殡仪馆在县城东建成,开始推行遗体火化,即由传统的土葬改为火葬。其后的1969—1970年,全县开展了比较彻底的“平坟”活动,原有比较集中的占地坟冢悄然消失。从1989年起,台安县已连续13年遗体火化率达100%,在全省农村县区名列前茅。由于人们普遍信奉“入土为安”的旧俗,遗体火化后除极少数人家将骨灰存留殡仪馆以外,大多人家都将骨灰葬于公墓(目前县内有三种公墓:政治性公墓、经营性公墓和公益性公墓)。随着殡葬改革的深入,台安丧葬习俗也发生一些变化。比如,报丧形式多由现代化通讯工具代替;运送遗体不再用人抬,而用专用的灵车接送;服丧,除少数仍戴全孝外,只是臂戴黑纱,胸佩白花;更有些崇尚现代文明的人们早已摒弃了封建迷信的繁文褥节,而代之以向遗体献花,对骨灰实行树葬等,为台安的殡葬习俗开了一代新风。

显示全文
锦州中秋节 沈阳满族的祭祀习俗 沈阳语言禁忌风俗 满族的婚嫁习俗 锦州锡伯族风俗 北普陀山采桑节 鞍山风俗概述 铁西商务风俗 铁东禁忌风俗 大连生育风俗 锦州满族风俗 辽宁窗户纸糊在外 铁岭英武实用的坎肩 冰峪沟赏灯会 海城最早的戏曲 辽阳称谓与礼仪 锦州蒙古族饮食 沈阳锡伯族西迁节和抹愚节 营口望儿山母亲节 锦州中元节 渍菜糊窗沈阳民间习俗 抚顺满族节日 抚顺满族烧香的习俗 丹东风俗概述 沈阳神秘的日子七月七 沈阳伊斯兰教概况 锦州蒙古族风俗 铁东生辰风俗 满族忌食狗肉 锦州回族婚礼 锦州奉国寺庙会 本溪腊八节的传说和习俗 沈阳满族的婚姻制度 鞍山民俗民风介绍 大连人文风俗 满族的节日食品 锦州回族风俗 鞍山地区皮影 沈阳传说故事—神龟勃极烈 锦州特有的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