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风俗之嫁娶

作者:原创时间:2022-06-15
文档

明,清时婚姻注重门当户对,强调“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先由—方请人作媒(介绍人),通报情况,双方家长同意,请算命先生排八字(年命)。八字相合,男家择吉日聘请四大虹媒(四男性作媒),携庚帖和花红聘礼(手饰.衣料)送往女家,女家交换庚帖,馈赠鞋帽及文房四宝作回礼<称“传帖”).婚约始定。结婚前,男家备礼品托媒要女家“生时”,待女家同意后卜吉日迎娶。吉日晨,男家以彩轿(贫家以牛车代轿)、高灯、泡罩子(枝叶俱全青竹竿)、盒子(内盛鱼、肉、糕点)、坛酒,着男孩压轿,吹鼓手前导迎娶(双涧等地区头天下午过轿)。新娘顶“蒙头红”,着吉服(红袄、虹棉裤),由父兄背上轿,新娘要哭(俗称“哭嫁”).弟弟或侄子扶轿相送出庄。妆奁(富家“双八件”或“单八件”。贫家灯、盆)随后。新娘长辈任“嫁客”(雅称“大宾”)同柱,午宴坐首席。午时,新郎穿长袍.戴礼帽(上系虹线),燃花烛、放爆竹,吹奏唢呐,起拜成礼。新人入洞房,撤床妇女要父母双全、子女成行,穿虹插花.用红枣、栗子、麦麸子及染红花生,撒在新人床上(双涧等地拜堂时撒向新人)。边撒边唱(意取早生贵子富贵满门)。晚,由两名父母俱全的姑娘给洞房送“长命灯”,亲友闹房(有三天不分大和小之习)。翌晨,行“堂拜”礼,先拜天地、祖先,后按辈分高低依次展拜至兄嫂。年,新娘入厨做饭,饭后拜祖坟(上喜坟)。娘家3天瞧.6天按(称“回门”),日落前送归<习俗不空房),12天接女归宁,留宿数日。“五四”运动后,县城少数知识青年自由恋爱.婚时着礼服、敞轿门、行鞠躬礼,时称“文明结婚”。亲朋之间联姻有“指腹婚”、“两姨亲”、“姑表婚”(素忌“回头婚”,有三辈不进姥娘家门之习)。也存在“互换亲”.“童养媳”、买卖婚姻和穷家子死卖儿媳等陋习。国民政府提倡“—夫一妻”制,但官绅纳妾较为普遍,民谣:“蒙城36诸侯(全县36个乡镇长),大多盖有二门楼(纳妾)”。有—警察甚至连纳五妾。建国初.实行《婚姻法》,倡导自由恋爱,支持童养媳回娘家,鼓励寡妇改嫁。结婚时,先到乡政府登记领取结婚证,以马车迎娶,新伉俪向毛泽东主席像行鞠躬礼,散喜糖、喜烟,不收彩礼,不摆宴帝,形成婚事简办的新风。1955年.全县有21111;}新夫妇自由结婚。80年代,结婚形式渐趋多样化。或旅游/L婚或举行集体婚礼。互相攀比之风日盛,城镇要有一‘套组合家俱或高档家用电器、汽车迎娶;农村男家要盖三间新瓦房.备“三转”(手表、自行车、缝纫机)、“.一响”(电视机或收录机),料子呢衣若干套。“两换亲”、“三拐亲”,买卖婚姻现象,仍未绝迹。

显示全文
旌德县避讳 歙县婚嫁 池州戏曲 马鞍山结婚风俗 舒城民俗风情 大响和小响 毫州接满月 毫州送亲 拦门棍和打鬼棒 庐江民间文艺 合肥民俗三孝口的传说 嬉钟馗驱邪降恶佑平安 清明节的规矩 亳州二夹弦 无为岁时习俗 歙县称呼 黄山节令习俗 “以摸代敬”的酒风俗 歙县祝寿 正月十六“走太平” 生活风俗之饮料 宿州节庆活动 “喜酒不醉人”的俗语由来 安徽寿庆仪式 合肥民俗文化 安庆市的传统节庆 旌德县生产习俗 土产风俗之乡贸庙会 土产风俗之商业 生活风俗之祝寿 除夕进香 宣城卫生习俗 歙县挂贺联 毫州装箱 土产风俗之农业 喝“鱼头酒”的来历 新媳妇出嫁接三天 高皇四喜园子 霍山地方风情 当涂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