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媳妇出嫁后的第三天,娘家哥要来看望,顺便把妹接回去,这在砀山乃至淮北一带的风俗中,叫做“接三天”。
为什么非要第三天接人呢?
第一天是不行的,拜过堂就回娘家,这叫“退嫁”,比休妻还丢人。第二天又是个单日子,“双日而来,单日而回”,总认为不吉,只有第三天合适。
娘家哥来到后,先拜见妹的公婆,说些“严家管教”、“不到之处,请多包涵”之类的客气话,然后,便接妹回去。这一趟是不住的,因为下午还要把人送回来,吃饭耽误时间。新媳妇回到娘家后,就随便多了,大声笑,任意走,说丈夫,道公婆,拘谨了三天该放松一下了。
接三天后,还有个接六天,“六六大顺”。接折方式同样,婆家烟茶相待,仍旧是不管饭,娘家还是太阳落山前送回人。
最后是接十八天。至于十八天数的来历,有好几种说法。有人讲:接三天,接六天,三六再接十八天,图个顺。还有的说:女大十八变,一变算一天,既然是在娘家变的,就该回娘家来呗。查历书得知:“天九,地九,二九一十八,喜日、吉日。”再加上九与久谐间,天久,地久,爱久,念起来也的确不错。看来,这接十八天的意义,比前两次都大。事实上它的内容也最多。
首先,婆家这次要好好招待,因为半月之多的相处,小两口亲热和睦,公婆满意,对娘家的来人,应宾客相待视为家人了。因为当天不送回,所以娘家哥可以开怀畅饮。其次,新媳妇这趟回去,在娘家可多住上几天,走走亲戚,串串朋友,放松一段时间。再是,回婆家的日子可自己当家决定,但有一个前提,必须完成“任务”,那就是回去时,要带上几双鞋(公公的、丈夫的、小叔子的等等),还有黍苗子串的涮帚、秫挺子缉的锅盖,这些都必须得自己亲自动手做。有时干不了或不会做,就得请小姐妹或母亲帮忙,反正不能空手而回,让婆家邻居笑话新媳妇无能。
接十八天,实际就是新婚后的一次小别,也算暧的一次升华。在农村,大多没有“蜜月”这个概念,接过十八天后,“新媳妇”的阶段也就算是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