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房主”传言留给我们的警示

作者:原创时间:2022-06-15
文档

网络配图

新闻,除了真实,还是真实。今天,如何扮演好传播客观真实信息的角色,我们的媒体面临着不小的挑战,需要有更加严谨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

近日,网络一则“热点新闻”粉墨登场,其言之凿凿击中公众神经——“据知名风险投资人士查立爆料:北京有6000房主手握300套房,这在中国任何房地产市场调研报告中都找不到。按每套房300万元计算,总值达5.4万亿元人民币。”传言一出,一些微博实名认证用户和媒体纷纷转载,引发争议,焦点集中在“少数人采用不当手段获得财富,房地产泡沫加剧了贫富差距”。对此,《人民日报》记者调查后于6月18日发文称,“北京6000房主每人300套房”被误读,新闻当事人查立称“五六千房东”是指房屋中介非业主;“300套”实为房屋隔出的“300间”,且中介房源具有重复性。文章为记者对其进行的口述整理。

如此“误读”,多有值得反思之处。“中介”说成是“房东”,“隔间”说成是“套房”,且不论有人如何断章取义,单是新闻源头就缺乏严谨,如此这般就难怪有人“误读”。因此,与其说是外界误读了新闻当事人的观点,不如说其表述以及媒体的把关不严,给外界留下了误读的可能和空间。

这则传言的出炉并不稀奇:5月27日一家纸媒刊载《不要误读移动互联网投资》一文,一些专业财经网站和频道进行转载,并未掀起太大波澜。6月中旬,文章中的两句话被网络截取并疯传。仔细看看这则传言的日期和内容,不难看出门道,这则半个月前的旧闻,制作的标题多与另一则网络热点传言——“刘志军拥有300套房”有关。“这条网络新闻采用了标题党的一贯操作手法——联系热点击中公众神经,抓住社会心理博取公众眼球。”加上“人们对楼市豪客的直观感受、对房价的惶恐、对或多或少听闻过的关于某些官员的小道消息的整合判断、对贫富差距和社会不公的不满,便导致这样一条消息不胫而走”,有网友就此评论说。

其实,通过简单的计算便可知晓北京“潜伏”6000名“超级房主”为谣言。实际上冷静的分析并未缺位,只是在巨大的舆论声浪中显得弱势。《第一财经日报》6月17日刊发高策机构董事长陶红兵的分析称,“北京每年新建商品房销量约10万~15万套,每年新房销售额约为1500亿~2200亿元,(按传言所说)相当于这5000~6000人买走了北京近20年的全部新建商品房”。

显示全文
离婚避税是对牢固婚姻的奖励吗 母亲看望儿子为何也被劳教 衣俊卿被免职释放出啥信号 上海拨专款扶持实体书店 转基因怕是挡也挡不住 葛剑雄请辞惹高校行政化争议 “连环政绩”造就了“就业名堂” 旗袍参会无妨商业宣传不当 传承更需普及 浅谈道德建设工作 “中国式过马路”没有共识只有争吵 “连体钞票礼服”也许只是一次炒作 还有多少“毒校服”在毒害孩子 名人滥推荐本质是不负责任 中国为何未能阻止欧盟惩罚性征税 城市雕塑不应挑战大众审美底线 网络文学与互联网时代 生命不能承载的疫苗之殇 大国民应有的风度 中国的钱出了什么问题 大学好坏与校史无关何须作假 是“诚信考场”还是诚信表演 高考状元为何有那么大的“号召力” 中国消费者为何屡遭欺负 “五星级医院”为谁修 “中国红旗“扛起公务车采购大旗 唐太宗纳谏如流只是听听而已 北京每天要吃掉一个亿的鱼翅 不可小觑文化外交的威力 “速生鸡”到底是怎么回事 “末日图书”折射出的快餐文化 中国的“80后”何以三十难立 哪个汉字可以代表中国 成都红会任由捐款发霉亵渎了慈善 “你幸福吗”提问太没实际意义 洋品牌召回为何中国多例外 真正的学术需要贴“金”吗 写作风格酷似马尔克斯的莫言 汽车排污费勿步“限塑令”后尘 我们的社会是一个保守社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