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环政绩”造就了“就业名堂”

作者:原创时间:2022-06-15
文档

第三方就业协议书

江西某高校规定不交“就业三方协议书”的不允许参加第一轮论文答辩。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达699万,大学毕业生创历年之最。因此,2014年也被网民称为“就业最难年”。

每年的毕业季,高校都要啃一回“就业”这块硬骨头。天天看着毕业班的辅导员督促学生交就业协议,学生不满,辅导员也抱怨,老师也牢骚,因为指导的学生一个完不成,要扣50元。虽然从没用不许答辩做要挟,每每看到类似的新闻,网友的评论,困惑总是挥之不去。把就业与毕业钩挂,让协议造假变成一个新的“产业链”,不少毕业生对形形色色的“就业名堂”如数家珍,这样的“年度剧”何时是个尽头,怕是连算命先生心里也没个底。

曾经和一位高校领导聊起过就业率注水的事情。在此之前,一直以为是学校自己要求的。不承想,大学对就业率指标的要求,竟然也是奉命行事。上面在电视上喊着不许就业率造假,内部开会时要求各个学校必须完成多少比例的就业率,达不到就以削减招生指标作为惩罚。如此明暗两副面孔,牌坊立了,各类“就业名堂”被发明创造出来。最终只有毕业生才知道自己的就业是真还是假。真的保持沉默,假的到来年在网上揭丑。光再曝,“道”不变做法就不会变。于是,就业难,年年喊,但年年取得“大捷”。“克服”困难,取得骄人“成绩”,“政绩”自然也是连环的,你有我有他也有。当然,没有造假业的鼎力支持,“就业名堂”没了,“连环政绩”也就成了泡影。这样的“多米骨牌效应”,只是不知当今世界几国有?

真实是做人做事的基本原则。个人是这样,机构也不例外。按照模仿律,模仿无处不在。不过,模仿是下对上、乡村对城市、没文化对有文化的进行模仿。一个社会,弄虚作假成了普遍现象,谴责作假者个人没有错,同时也该反思为什么会造假,造假的成本问题。如果造假是完全自愿,表明是造假者个人的人品问题;如果造假具有外部原因,就有必要追问造假的原因是什么。同时,更要关注官方如何惩治造假行为。所有这些,建立在一个假设的基础之上:社会不能容忍造假。离开这个假设,甚至于从上到下对造假采取默许乃至于奖励的策略,造假自然就成了“政绩”的催化剂,成为“政绩”的得力助手。这样,形形色色的造假名堂就会冒出来了。

政府部门的政绩取向,会连环式向下蔓延,最终变成全社会的思维习惯。就连幼儿园的孩子,也会特别在乎一个小红花,因为“小红花”是他们的“功绩”。“就业名堂”,不过是政府要“正能量”、教育管理部门要“政绩”、大学要利益、学生要毕业证,四方利益在一致的情况下,联袂演出的一场“大合唱”而已。至于对国民心理的扭曲、人格的异化、权利的践踏,在政绩思维面前,统统见鬼去了!

显示全文
旗袍参会无妨商业宣传不当 传承更需普及 浅谈道德建设工作 “中国式过马路”没有共识只有争吵 “连体钞票礼服”也许只是一次炒作 还有多少“毒校服”在毒害孩子 名人滥推荐本质是不负责任 中国为何未能阻止欧盟惩罚性征税 城市雕塑不应挑战大众审美底线 网络文学与互联网时代 生命不能承载的疫苗之殇 大国民应有的风度 中国的钱出了什么问题 教师五年一注册需防“重审轻管” 移动付费阅读是下一座金矿吗 马云为何要做中国金融的搅局者 “罚睡”比罚款更具人文关怀 会馆在中华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 村支书的“匪性”是如何炼成的 钓鱼岛问题上的理智是软弱和麻木 葛剑雄请辞惹高校行政化争议 转基因怕是挡也挡不住 上海拨专款扶持实体书店 衣俊卿被免职释放出啥信号 母亲看望儿子为何也被劳教 离婚避税是对牢固婚姻的奖励吗 “超级房主”传言留给我们的警示 大学好坏与校史无关何须作假 是“诚信考场”还是诚信表演 高考状元为何有那么大的“号召力” 中国消费者为何屡遭欺负 “五星级医院”为谁修 “中国红旗“扛起公务车采购大旗 唐太宗纳谏如流只是听听而已 北京每天要吃掉一个亿的鱼翅 不可小觑文化外交的威力 “速生鸡”到底是怎么回事 “末日图书”折射出的快餐文化 中国的“80后”何以三十难立 哪个汉字可以代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