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学术需要贴“金”吗

作者:原创时间:2022-06-15
文档

昆明理工大学内,有一座按照五星级标准设计的文汇酒店。按照学校宣传部工作人员的说法,这是国际学术交流中心的一个必备配套设施,主要用于接待来校访问交流的外国政府要员、知名专家和学者。酒店业已开张,而作为主体部分的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尚在建设之中。

商业运营中的“一颗璀璨耀眼的明珠”引来了质疑,“人家来访问,搞学术交流,自己搞得那么寒酸,难免丢中国人的脸”的解释,更让校园内的这个高档酒店成为众矢之的。

其实,大学里的各类附着于“学术研究”的中心、酒店早就屡见不鲜,若不是“好事者”将其当“新闻”传播,恐怕很多人已经见怪不怪。而不管是原校址上的改建扩建,还是新校区上的大兴土木,众多高校的楼堂馆所等硬件设施,都在赶超一流。那些雄伟壮观的校门,极具高科技含量的游泳馆,甚至餐厅里的观光电梯,无不显示着大学的气派和富有。可随之而来的,却并非学术气质的卓荦不凡,反倒引来越来越多的对大学精神失落的追问。

学术不能太寒酸。于知识分子而言,贫寒中度日,是一种无奈;于学术而言,清苦中挣扎,则是不幸。从某种意义上讲,知识分子以及学术的高贵气质需要“富养”,越是文明富裕的社会,给予学术的物质投入也越多。

所以,问题的关键不在于物质的投入,而在于这些投入的结果,是滋养了学术的创造与活力,还是仅仅“丰盈”了它的面子?是让整个知识阶层有了精神的底气,还是让一些人以学术的招牌名利双收?

依照科技部部长万钢的说法,中国科技基本走出了经费短缺时代,中央财政的科技投入保持年均20%以上的增长。学术研究不再捉襟见肘,很多大学也绝不差钱,但是,财力的支持并没有换来学术精神的丰厚,反倒像是引导它不断向物欲妥协,似乎衡量学术贵贱的标准,只剩下利益和金钱。中国科协的一次调查结果提供了佐证:科研资金用于项目本身的仅占40%左右,更有大量经费落入个人腰包,造就了学术的百万、千万富翁。

大学建高档酒店的新闻中,特意提到酒店客房的房价从400元到2000元不等,专家公寓及豪华商务套房的房价均超过1000元。盈利的考量显而易见。商业运作模式之所以流行,不仅在于,如今的高校早已不是与世隔绝的“象牙塔”,还在于,日渐“富裕”的学术,亦逐渐走上商业运作之路,并享受其带来的种种好处。

因此,学术交流的规格,大概必须与学术中心和酒店的奢俭相匹配,知名的专家、学者们,也断然不会去简陋的招待所自贬身价——费用不必担心,或多或少的科研经费里,都为此类消费留下足够空间。实际已很难说得清,是“高贵”场所需要学术交流装点门面,还是学术交流仰仗“高贵”来贴金。

在一个充满商业气息的社会里,要求学术高洁纯粹,或许只是一种理想。当从事学术研究的人,深陷功利的泥淖,又如何能要求学术一尘不染?或者,当学术已被利益所裹挟,学者们又如何能独善其身?只是,当会议中心的档次显示学者身价时,颜面扫地的将不仅仅是学术本身。

显示全文
洋品牌召回为何中国多例外 “你幸福吗”提问太没实际意义 成都红会任由捐款发霉亵渎了慈善 哪个汉字可以代表中国 中国的“80后”何以三十难立 “末日图书”折射出的快餐文化 “速生鸡”到底是怎么回事 不可小觑文化外交的威力 北京每天要吃掉一个亿的鱼翅 唐太宗纳谏如流只是听听而已 “中国红旗“扛起公务车采购大旗 “五星级医院”为谁修 中国消费者为何屡遭欺负 高考状元为何有那么大的“号召力” 是“诚信考场”还是诚信表演 大学好坏与校史无关何须作假 “超级房主”传言留给我们的警示 离婚避税是对牢固婚姻的奖励吗 母亲看望儿子为何也被劳教 衣俊卿被免职释放出啥信号 写作风格酷似马尔克斯的莫言 汽车排污费勿步“限塑令”后尘 我们的社会是一个保守社会吗 呼唤文学真诚 “代笔论”下的文学欺骗 强化安全要认真汲取教训 四天三起大事故 中国梦与美国梦的七大“相通点” 在武汉丢车的不仅仅是日本人 西方宗教冲击下佛教的衰落 仅靠道德约束不了游客“随手扔垃圾” 幼师虐童事件为何频频发生 中国人的姓不只是一个符号 中国顶尖人才流失为何世界第一 中国教育腾飞还缺两只翅膀 卖一两张盗版碟就判刑能打击盗版么 三国演义中吕布的出场费高得吓人 出卖钓鱼岛向日本献媚 李登辉汉奸言论 深沉的纪念南京大屠杀胜过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