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民俗民风

作者:原创时间:2022-06-15
文档

彝族是乌蒙高原上的一个古老的民族,早是公元前二三世纪就在这里生息繁衍,建立各自的封建领主政权——祖摩(君长)制政权。彝族能歌善舞,很早就有了本民族古老的文字,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在“西南夷君长数以十计”的时代,封建领主互为依存,互通婚姻而又互相防范,反映在文化、习俗、礼仪上就既呈现出统一性,又有各地区不同的特点。

《铃铛舞》彝语称“恳合呗”。是由护送阵亡将士的战斗舞演变而成的祭祀歌舞。舞者右手执马铃铛,左手执彩带。内容表现彝族先民在与自然的搏击中翻山涉水,逢山开路,遇水反搭桥,勇斗豺狼,然后男耕女作,生息繁衍的大迁徙的壮阔画面。舞姿刚劲、豪迈,节奏和谐、有力,让观者感受到一个民族不断延续跳动的脉息和他们在披荆斩棘中的苦痛的呼喊。

彝族古戏“撮衬姐”是祖国民族文化遗产中的一件珍品,属于傩戏系统。它是借原始自然崇拜“扫火星”为名(彝称米夺秋),采用文艺形式(雏型的原始戏剧),在春节期间表演的一种民俗活动。它所酬的神只限于山神、火神、谷神、四方诸神及祖先神灵,这类自然神是彝族人民信仰万物有灵而产生的图腾崇拜。“撮衬姐”演出时分为四个部分,即祭祀、变人戏、喜庆、扫火星。演出人数不限,各村寨演出扮演人物有差异,一般需要人或17人,6个扮演人物,3个敲锣鼓,2人耍狮子,2人扮演耕牛,4人扛灯笼。表演者以白布带缠腿,以白布带搭肩交叉于腰间,象征古人无衣穿的裸体;用白布包头一二圈,插上两根约7寸长的小木条作为三角形衬架于后,再继续将布缠成尖锥头式,产生艺术效果。

显示全文
苗族银饰 长角苗提亲习俗 遵义仡佬年 风情浓郁的布依族牛王节 兴仁“八月八”苗族风情节 水族奇特的待客习俗 绕家过“冬” 纳雍河布依族杯子米 水城南开苗族跳花节 黔南神秘的水书文化 土家族"露水衣" 水族过端 苗族寿终送终习俗 穿青人婚姻习俗 苗族青年奇特的求爱方式 小尧花鼓舞 福泉苗寨梭扁担 布依族六月六和花地 当涂民俗 霍山地方风情 贵州苗族芦笙的传说 毕节民俗节庆活动 贵州铜仁苗族 贵州铜仁土家族简介 水族的传统节日 长角苗跳花坡习俗 长角苗梳头习俗 贵州民歌 侗族大歌的惊人魅力 隐藏在深山之中的“摸奶”习俗 黔西南布依八音艺术 铜仁节庆活动 苗族“姊妹节” 侗族鼓楼 贵州民族服饰 土家族“八月八”唢呐节 一身“讲究”的土家族服饰 黔南苗家风俗 布依族仲家铜鼓 苗族装棺入殓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