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炉20多年的老师傅张西川在修割炉坯
南丰泥炉具有“表面光洁、图案清晰、造型大方、工艺精巧、经久耐用”等特点
盖炉呈六面棱形,上有内外两盖,下有一个托盘,还有一个封门,用后加盖,炭火自熄
用高品质粘土制作出来的南丰泥炉,烹制的菜肴格外味正香醇,逢年过节或贵客临门,其特殊功用仍是无可替代
“南丰特产有三奇,蜜桔、泥炉、豆腐皮”,南丰泥炉是南丰县最具有特色的土特产之一,自清光绪十三年(1887)开始生产,至今已有120余年历史。作为一种传统陶器日用品,南丰泥炉选用优质耐火粘土,经精制烧炼而成,品种有1-4号盖炉(又称炭炉)、1-3号普通煤炉、1-7号柴炉、100型及120型蜂窝煤炉四大类,曾统称“盐炉”,其制作工艺讲究,结构科学合理,火力强、升温快,且热能利用率可达70%以上,既节能又方便,具有“表面光洁、图案清晰、造型大方、工艺精巧、经久耐用”等特点,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并逐渐发展成一种较大规模的手工艺产业。
南丰泥炉又名南丰盐炉,赣州人金万鑫在南丰县城仿制成功,继有曾鼎兴、张洪发亦仿制出柴炉、炭炉等。其产品销路打开后,为减轻课税,谎称在制炉中注入大量食盐,当时用于制作泥炉的筛灰来自包装食盐的草袋,而使得泥炉有咸味,当局信以为真,从此泥炉称“盐炉”,1953年才改为“南丰泥炉”。
南丰泥炉原料为耐火粘性泥土,具有选泥、晒干、浸泡、筛灰、炼泥、压坯、刨皮、磨光、打底、底盘、包装等18道生产工序。其式样美观,色泽乳白,承受力强,高温不裂,经久耐用,保温性好,省时节能。尤其是盖炉,小巧玲珑、造形精美,炉壁并饰有各种人物、花草图案而颇负盛名。小盖炉只有大号茶杯那样大小,呈六棱台形,上有内外两盖,下有一个托盘,还有一个封门,用后加盖,炭火自熄。这不仅可控制火候,隔绝炉底的传热,也体现了一种启合自如的艺术风范。六个棱面各印有各种花草图案或人物造形,个个灵气活现,栩栩如生。可以说,不论放在餐桌上炖食还是放在博古架上作摆设,它处处都能迎合主人的口味。
南丰泥炉制作最早只限于县城,多为私人作坊制作,1949年全县仅几家前店后坊的泥炉店。后分散的作坊式泥炉烧制厂合并成一家集体企业,产品实行统一收购、统一销售。上世纪70年代后泥炉生产得到迅速发展,压坯采用机械操作,炉壁饰以花鸟图案,并创制出烧木炭的八角小盖炉(小巧玲珑,精美耐用,用后加盖,炭用自熄),其他工艺均有一定改进。1987-1998年为生产高峰期,泥炉厂扩展至20多家,从业人员达2000余人,遍及市山、莱溪、桥背、洽湾等附近乡镇,产品有柴炉、炭炉、煤炉等20多个品种,其中多功能八角盖炉曾被评为部优、省优优质节能灶具产品,远销上海、安徽、浙江、福建、四川、湖南、湖北等省市,年销售量达70万个。
尽管现在科技含量较高的燃器具(如煤气灶、电磁炉等)已普及,但用高品质粘土制作出来的南丰泥炉,烹制的菜肴格外味正香醇,逢年过节或贵客临门,其特殊功用仍是无可替代。为使这一传统工艺得到传承和保护,南丰县出台保护措施,积极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开发盖炉等观赏型品种,深受消费者亲睐,产品畅销安徽、浙江等省及九江、赣州等地,昔日的老产业正重现风采。2007年以来,该县生产泥炉厂家由4家增至10多家,制炉师傅50余人,泥炉品种也由原来的11个增加至20多个,年销量达100多万只,年创产值200万元以上。2008年6月,南丰泥炉被列入江西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