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蟾与登仙桥

作者:原创时间:2022-06-15
文档

登仙桥位于乐安谷岗河上游,道教名山,“江南绝顶三峰”之华盖山东麓。那里青山碧水,峰峦叠起,风景秀丽。其东南面与宜黄毗邻,东北与崇仁接壤,是崇乐宜三县的结合部。1933年2月,工农红军与“围剿”苏区的国民党反动派敌军,在这附近进行了著名的黄陂战役。红一方面军在周恩来、朱德同志的指挥下,浴血奋战,一举歼灭敌五十二师、五十九师大部。敌五十二师师长李明重伤后被俘毙命,敌五十九师师长陈时骥战败后,化装向乐安方向逃窜,在登仙桥被工农红军俘获,取得了第四次反“围剿”的最后胜利。从此,登仙桥被载入光辉的革命史册。

关于登仙桥,民间还有个美丽的传说,就是关于白玉蟾在那里“登天成仙”的故事。

白玉蟾原名葛长庚,字如晦,福建闽清人,家住琼州。白玉蟾天资聪敏,七岁能赋诗,十一岁应童子科试,写得一手好字,还善于作画。宋孝宗隆兴年间,父亲亡故,母易改嫁,他便离家外游,号海琼子。后来,他到雷州,过继给白氏为嗣,改姓白,名玉蟾。由于他慕道心切,曾往深山访师数年,得到道人陈翠虚几年的指点,据说尽得其道。嘉定年间,皇上召他入宫,对他很器道,委其主事太乙宫,封他为紫清真人。一日,他不辞而别,不知去向。

后来,白玉蟾在云游天下名山古刹时,慕名前来华盖山,拜谒浮邱公。当其路过华盖山东麓之珠坑村时,见这里风光秀丽,景色宜人,意欲在此作短暂逗留。

进村后,村人极为热情地招待他,奉之为上宾。与他接触数日,见其谈吐优雅,风度不凡,村里耆老遂出面请他在本村执教为师。白玉蟾见村人竭诚挽留,盛情难却,只好应允。当时,珠坑村有七个余姓子弟拜其为师。

白玉蟾在珠坑执教期间,对学生严格要求,孜孜教诲,短短时间,学生大有长进,均能赋诗作对。村人对其诲人不倦的精神十分赞赏,深表感激,至今珠坑村一幢古建筑门楣上尚能清晰可见的“大心体物”题榜,相传就是当年白玉蟾留下的手迹。

次年初春,白玉蟾要离开珠坑,村人极力挽留,白玉蟾婉言相谢,村人依依不舍。临行前,家家户户设宴为其饯行。但无论谁家宴请,在筵席上,他都只喝一口酒,挟一箸菜,表示答谢,任凭主人如何劝饮,他都摆手婉谢,决不多喝一口酒,多吃一箸菜,这是他自订的礼规,曰:“口酒箸菜,人缘常载。”

白玉蟾离开珠坑村时,村人扶老携幼前来送行。白玉蟾频频拱手向村人致谢。当他走到红门桥头时,忽然止步不前,目不转睛地凝视着桥南的一棵梅树,吟《早春》诗一首:南枝才开两三花,雪里吟诗弄纷些;淡淡著烟浓著月,深深笼水浅笼沙。吟毕,挥动佛帚,顿时山雾卷袭而来,白玉蟾腾云驾雾而去……

自后,村人为纪念白玉蟾在此“登天成仙”,遂将“红门桥”改名为“登仙桥”。

显示全文
平谷桃花节人文低碳唱主角 屹仙潭与放生池 鱼葬习俗讲述八百年人鱼同乐中的大和谐 长寿村的由来 和盲艺人一同挽留孝贤艺术 北京秋"色" 鸳鸯松的传说 百年“惜字炉”见证客家人惜文风俗 辛亥革命时期青岛移风易俗 探访"方言之都"廿八都 汇聚141个姓氏13种方言 旧时苏州食趣 等大与转大 庐山红叶 九寨沟人文风俗 云南瑶族民俗风情 独龙族风俗 思茅民风民俗指南 古代结婚的六种礼仪 中国古代为何只有“四大美女” 中秋吃月饼的味道 万魁塔的传说 南丰泥炉制作工艺 古代打油诗的介绍 新安画派 荆州花鼓 崇仁跳八仙 抚州采茶戏“后继乏人” 大型民间传统活动纪念闽王王审知 和合傩舞 南丰的“跳傩” 厦门万石岩天界寺 “咔板”敲击声 抚州采茶戏 泉州花灯 厦门金莲升高甲剧团 南音的历史 印度村民为青蛙举行婚礼 浅谈饮茶礼仪 印度女人为何鼻子“穿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