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粮归仓,农具归库后,进入腊月,农事的脚步就可放缓了。剩下来的大把空闲时光,村庄里的女人们却是不能闲着的,她们还得去准备过年所需的东西。真正有空闲的,还数村庄里那些男人们。这个时节,男人们就留出足够的时间,专门用来喝酒。
在苗庄这个300余户人家的村庄里,酒事几乎天天都有。逢年过节自不必说,大到婚丧娶嫁、起房造屋、三朝周岁,小到竖门起仓、谢桥修路、远出归来,都要邀朋请友,喝上几碗。甚至哪家男人买了只好画眉,哪家耕牛卖了个好价钱,哪家夫妇吵架拌嘴……只要左邻右舍、亲朋好友知道了,大家都要找个机会,不妨说是找个借口前去喝酒。
每每这个时候,客人无需准备什么厚礼,只需买几挂鞭炮去主人家门前燃放一番就行了。主人也没什么好准备的,菜是自家做的腌肉、干肉;鱼是自家稻田里养的田鱼,早在每年谷子黄尖时就抓来洗净做成了腌鱼、干鱼。而酒呢?自然也是自家亲手种的稻米精心酿制出来的醇香米酒。
主人在暖烘烘的火房里就着火炕沿,把菜和酒碗逐一摆好,再在火红的炭火上放一口铁锅,把锅里的猪脚或炒或炖,还可以根据客人的口味来烹调——酸汤、清汤、麻辣汤一应俱全。这时,主人就可邀客人入席就坐了。
入席就坐,在当地也是颇有讲究的。伙房门对面的位置称上席,那是留给最尊贵的来客坐的;而靠门边或灶台的位置,则是主人的座位,这样方便主人为后面的来客开门、盛饭或去打酒。
在苗庄,喝酒用的器具一律是饭碗。开席后,不分主客先倒上大半碗,确实不会饮酒或身体欠佳的客人对主人阐明缘由后,可以免喝。但对于远道而来的客人,整顿饭你滴酒不沾则已,如禁不住醇香米酒的诱惑或主人的盛情邀请,一旦开了酒戒,主人是不会轻易让客人辞杯的。客人不醉,主人就不会放客人走。席间为劝客人多喝酒、多吃菜,主人的劝说方式层出不穷,但划拳猜令则是最常用的方式。
在苗庄,不管男女老幼,会划拳、善划拳者居多。如来客有女客且不会划拳,也可以用现代年轻人常用的“锤子、剪刀、布”猜令规则代替。酒过三巡,划拳喝酒正式开始。划拳的具体方式往往由主人来定:有“边边拳”,把主客按相等的人数分成两组对划;有“自由拳”,一个人跟其他所有人一拳见面,依次循环;有“跑马拳”(当地称“扛篮子走路”),由其中一人一拳开始,赢者休息,输家则一直得走下去,直到赢为止。在双方划拳开始时,彼此都要说些诸如元宝归库(零)、一心敬老、二梅有喜、三多财多、四季发财、五福临门、六位高升、七财七喜、八方大利、九长久远,全家纳福(十)等等祝福对方的吉利话,当地称“套拳”。
在划“边边拳”的过程中,如总人数不是偶数,那多余出来的一个人则会被安排在旁边观拳。何谓观拳?就是在双方每次开拳之前,多出的人员先来猜猜哪方本轮会赢,如双方划拳结果出来后猜错,就要跟着输家一起喝酒。
在苗庄划拳喝酒,酒至酣处,主客会对起酒歌来。客人答谢唱道:
酒杯酌酒酒杯花,
我到主家把拳划。
主家人好酒也好呐!
来年人发家也发。
主人听了,心里自是明白客人已有几分醉意,则会还歌答曰:
酒杯酌酒酒杯青,
你来我家做客人。
凉水当酒薄待你啊!
莫笑我家穷兮兮。
……
客唱主还或主唱客还,这样的酒桌对歌,往往会持续到深夜。
因为喝酒,山村冬天冰凉寂寞的夜,便平添出许多生气来。因为醉酒,山村冬天的夜,也平生出许多让人啼笑皆非的事儿来。
一天夜里,隔壁旺哥家喝酒的客人都散了,父子俩送走客人回来后继续划拳。深夜,我几次从梦中醒来仍听到他们的划拳声:“快就来啊!两兄弟好哇!林妹妹啊!云梯哈!”听得我一头雾水。第二天一早我遇到旺哥,问他家昨晚一直划拳的还有其他人吗?他回答说就只有他们父子俩。我把手机录音放给他听,他自己听得哭笑不得。原来醉酒后,他们父子之间划拳时居然称兄道弟了。我又问他“林妹妹”、“云梯”是谁?他回答,林妹妹就是划拳时“零”个的意思啊!而“云梯”则是六位高升中,脚踩云梯步步高之意,简称“云梯”!
在苗庄流传甚久的另一个酒后趣事,让村里人铭记至今。说是改革开放初期,两位老人夜里喝醉了酒。由于两家居住地相隔有二里远,两位老人彼此都怕对方回家途中摔倒或找不着回家的路,于是彼此搀扶着,边走边歌。当一位把对方送到家门口后,到家的那位又怕对方不能安全回去,于是又把对方往回送。第二天天亮后两位老人的子女才发现,原来两家老头子彼此相送,唱了一夜歌,也走了一夜路,他们无数次走到自家门口,却没有一个真正踏进家门半步。
一个颇爱书法且好喝酒的苗庄人在自己书房里写了幅斗大的“酒”字,运笔龙飞凤舞,字体遒劲有力。村里人问他如何来欣赏这个“酒”字?他作出了如此解释:“好酒者,莫过于酒字偏旁三点水也。第一笔,一点水代表刚喝酒人的状态——轻言细语;第二笔,两点水表示酒已喝了七分人的谈吐——豪言壮语;而第三笔柔中带刚,则为酒后烂醉如泥者——胡言乱语。”
苗庄人爱酒,但很少嗜酒如命,借酒滋事。在苗庄人眼里,酒是平淡乡村生活的调味剂,是春耕、夏播、秋收、冬藏的原始生命力。而在苗庄人心里,酒则是好日子长长久久的期盼,是待客之时以酒为媒、主客情谊久久长长的桥梁纽带,是苗家人与生俱来的待客之道。
许多年后,我仍会想起那人那歌那情怀,醉了的不只是人,还有那座淳朴的村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