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池民间住宅

作者:原创时间:2022-06-15
文档

窑洞

本县群众多靠山临沟、因地就势,掘窑而居。80年代调查,华池农户窑居占98%。窑居习俗世代相传,已有数千年历史。其类型包括土窑洞、石箍窑、砖箍窑、土坯箍窑、石窟窑、窨子窑、拐窑、高窑等。

土窑洞 本县世代相传的主要民居之一,一般高宽各约4米,深8米。少数大窑洞可容纳五六十人集会。东部山庄、南梁、林镇、紫坊畔一带,窑山墙上部多做成木质花格,配以大型木窗,美观大方,采光良好。其余地方,均为一门二窗,山墙顶端留有小窗,以利通风采光。掘窑而居,节省人力、物力,且冬暖夏凉,优点颇多。清光绪进士惠登甲曾赋诗赞之(见《附录·诗词集萃》)。

石箍窑 按照设计尺寸,将石料凿成块石、五角石和楔形石三种形状,在木架或土馅上箍成石洞。山墙上部多采用本县东部土窑洞门窗形式。窑洞顶以黄土垫实,前高后低,利于出水。檐头用新砖做成多层出檐镂花状,既遮雨又美观。石箍窑一般较土窑洞为小,高、宽各约3米,深6米。此种拱顶结构的建筑,坚固耐用,防震性能极好,不仅可就地取材,节约木料、砖瓦,且冬暖夏凉,非常适合本地的气候特点,尤以山庄、林镇、南梁、紫坊畔一带被广泛采用。石箍窑按后背的不同可分为靠山窑和四明窑两种:后背靠山崖的叫“靠山窑”;平坦地上所箍石窑叫“四明窑”,后背多用石料封死(也有留小窗的)。

砖箍窑 以砖砌箍而成,建造形式集中了石箍窑的优点。

土坯箍窑 以土坯砌箍而成,建造形式与石、砖箍窑相同,且较之更节省人力、物力、财力。

石窟窑 旧时,直接在较为整齐的石壁上开凿出的石窑洞,早已废弃。本县东部尚有遗迹。

拐窑 在主窑内壁一侧挖掘的小窑洞叫“拐窑”,多为储藏粮食或堆放物品之用。拐窑采光困难,多潮湿,且极易影响主窑的坚固性,一般土质差的庄基禁挖拐窑。

高窑 在崖庄正面两窑之间高处侧上部挖掘的小窑洞,登阶而上,可高瞻望远,住宿、储物干燥,又能避开禽畜侵扰。

窨子窑 于悬崖高处开掘的深达数十丈的土洞(或石洞),有的内壁还掘有数孔窑洞,光线昏暗。旧时,为防匪祸兵灾而掘,至少有两处以上出入口。本县各地均有遗存。

房屋

旧时,本县修建房屋者多为富户,且为数甚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人民群众经济收入的不断增加,农家修建砖木结构平房已十分普遍;城郊的农民还盖起了一砖到顶的平顶子房或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小楼。如今,房屋的建筑式样日渐趋向美观实用;室内装饰也很考究,石膏吊顶、瓷砖铺地、白粉刷墙,落地式窗帘、顶灯、壁灯等一应俱全。华池民间用房,按所处位置、用途、形式等,分正房、厢房、门楼、场房、井房等。

正房 院子正面所建造的房屋为“正房”。房顶鱼脊形,双向流水,当地称安架房,多建3间或5间(一般不建双数)。房屋质量有土木与砖木结构之分砖木结构中有空斗墙与实扎墙之分。正房每间宽度多为3米,深5米,亦可大可小。檩条可多可少,有5檩与7檩之分。瓦有机瓦与小瓦之分。砖有青砖与红砖之分。椽以松木为佳,檩以小叶杨与松木为上品。栈子有劈柴、苇秆帘子与薄木板之分。大梁及门、窗有木质与钢料之分。上房一般起架较高,窗大门阔,通光性能良好。建平顶屋者,房屋顶部用水泥、砂石等抹平,或盖以油毛毡,以防漏水。

厢房 上房两侧的厦房称“厢房”。厦房也叫厦子,一面靠墙,单向流水,宽2.5米、深3米左右,多为3间,面积较小,采光较差。

门楼 门楼即大门楼子,有三槛、平头等几种。门扇多为木质、双扇,也有铁质院门。门框以上雕刻图案,镌书题字,一般为“耕读传家”、“紫气东来”等语。

场房 在打麦场边修建的小房,用于看守场院和临时储粮。

井房 水井之上所盖小房,主要用途为防污保洁,也有防小孩及小动物掉人井内之功能。

显示全文
天水马社火 华池民间喜庆活动 华池民间人生的礼俗 天水拈香结义习俗 武山号子和小调 华池民俗“庙会” 天水正月十八伏羲庙求平安 敦煌民俗晒腰腿 天水伏羲文化旅游节 天水小曲 兰州苦水下二调 天水旋鼓 兰州木偶和皮影戏 天水“浴佛节” 金塔独占鳌头的民间节日饮食俗 天水“上九”朝观会 兰州桃花会 天水的古巷民居 兰州中国丝绸之路节 酒泉生育民俗 甘谷的“打夯号子” 华池民间打扮 天水生肖文化 定西民俗文化 天水民俗 定西民俗节日 国际滑翔节 武威国际孔子文化节 甘南习俗祈祷 武威祭孔乐舞 天祝藏歌 天祝品尝酥油茶的礼仪 天祝藏族饮茶习俗 甘肃环县道情皮影 朝山会与打笳板 历史悠久的庆阳剪纸 莲花山花儿艺术节 临夏习俗—二月二炒蚕豆 临夏正月打秋千游戏 临夏习俗—春节扭秧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