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叫卖声

作者:原创时间:2022-06-15
文档

北京胡同里的叫卖声含混、悠长、拐弯抹角,像唱歌似的。那是一种被牧歌化了的,带有浓郁农业文明色彩的抒情的声音。叫卖者好像不是在从事商业行为,而是在进行民歌演唱。他们似乎不关注人们是否来买卖,只是喜欢在街头游荡。从那种看似散淡而诗化的音调中,透露出中国传统的农业文明面对商业文明的遮掩和羞涩态度。

唱歌式的叫卖声已经越来越孱弱了。在商业文明的冲击下,出现了另一种极端的叫卖声。他们站在自由市场的两旁,扯起了大嗓门,对着行人的耳朵,声嘶力竭地大叫,一副不买就不饶你的架势。这种叫卖声中隐藏着一种穷怕了而急于致富的焦虑,一种恨不得掏你口袋的“急色相”。一旦你不买,他们便绝望、焦虑、着急、怨恨、生气,进而恶言相对。我们从这些“嗓音”中可以感觉到一种语言暴力的倾向,像“文革”时期的人在街上喊口号一样。对此,环境保护部门并没有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这种叫卖的声音更多地集中在刚刚开窍的城镇。

成熟的商品社会的叫卖声应该是准确、直接、平静的。街头上的一些专卖店(比如“宝狮龙”、“佐丹奴”、“班尼路”等)也有叫卖的声音。那些年轻的小伙子、姑娘们,用一种叙述的语调向你诉说着商品的好处,并竭力劝说人们来买他们的商品。但你不买也没有关系,这并不会影响他们继续叫卖的决心。尽管他们那种叙事语调也难免有些夸大其辞,但与上面说的两种相比,还是显得客观一些。更重要的是,他们既不强加于人,也不回避什么,从而显得更加真实。

有时候,他们也会大喊大叫起来,尤其是在辛苦了一天而快要下班之前。但那种叫喊声不是对着顾客们,而是对着他们自己,目的在于鼓动士气。比如,喇叭里会传出播音小姐的叫声“大家好!”售货员们齐声回答:“小、姐、好———”“大家辛苦了!”“小、姐、辛、苦———”“已经卖了398件了,落班前要卖到400件,大家有没有信心?”众人齐声回答:“有———”。

在他们那种不急不躁、不卑不亢的叫卖声中,透露出一种务实、敬业的精神,当然,你也可以说这是一种“商品拜物教”的精神。按照传统观念,崇拜商品就是有铜臭味,就是庸俗,为“君子”所不齿。但庸俗一点又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在世世代代的企盼中发现,神圣的东西离我们是那么遥远,与老百姓的生活毫不相干。问题在于,比起崇拜一位貌似神圣的坏人而言,崇拜商品没有什么危险。在忠实于市场交换规律的前提下,让商品的叫卖声四处响起来,让那种虚假的、羞涩的抒情式叫卖,还有那种带有暴力色彩的嗓音式叫卖绝迹。

显示全文
清明节后话玉兰 秋凉话蟋蟀 春节拜年说贺卡 元宵佳节话“元宵” 元宵灯会 北京土语辞典 北京风俗一条街张一元 北京生子习俗 北京的中秋风俗 北京民俗百态 北京的立春食俗 老北京民俗唱主角 节日习俗进入博物馆 黑牛水的来历 中秋拜月吃月饼 北京的庙会 京剧的行当有几种 祭祀概况 祭祀礼仪 北京的婚丧喜庆 延庆风俗礼仪之忌讳 北京三月庙会 北京娱乐风俗 老北京的中秋习俗 寻访北京建筑精华牌楼 北京的大院生活 元宵节观灯 过年禁忌 曲艺杂技 “银街” 北京的异国风味 北京庙会节令 北京人的穿着 五显财神庙会 看十渡人咋结婚 北京人的口头禅-练 北京韩村河民俗节庆活动 北京中华民族园节庆 南宫文化节 金秋采摘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