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北京建筑精华牌楼

作者:原创时间:2022-06-15
文档

牌楼是北京古城的独特景观,又是中国特有的建筑艺术和文化载体。北京现存明清时期的牌楼有65座,其中有琉璃砖牌楼6座、木牌楼42座、石牌楼17座。现存街道上的牌楼仅有6座,即国子监街上的4座牌楼、朝阳门外神路街东岳庙前的琉璃砖牌楼、颐和园东宫门前的牌楼。

在老北京的街道上,曾横亘着不少牌楼,最著名、最典型的有东单牌楼、西单牌楼,东四牌楼、西四牌楼,东、西长安街牌楼,前门五牌楼等。这些牌楼多在五十年代因妨碍交通而拆除。

牌楼也叫牌坊,最早见于周朝,最初用于旌表节孝的纪念物,后来在园林、寺观、宫苑、陵墓和街道均有建造,北京是中国牌楼最多的城市。

老照片中的前门“五牌楼”

北京繁华的正阳门大街(也称前门大街)上,曾经矗立着一座北京城最高大、最雄伟的木质结构牌楼正阳门牌楼,俗称“五牌楼”。五牌楼的名字缘于它五间、六柱、五楼的建筑样式。五牌楼始建于明代,但因其木制,在明万历,清乾隆、道光、同治年间,先后多次遭遇大火,最大一次火灾是1900年庚子之变中,义和团火烧专卖洋药的“老德记”时,大火蔓延到正阳门下的五牌楼。后来几经翻修,于1955年拆除。今天只有在老照片中可以看到五牌楼当年的威仪。

记录历史的牌楼

国子监街是北京仅存的保留四座牌楼的古建街,牌楼建于明代,为一间二柱三楼,街两端的牌楼匾额为“成贤街”,街中间的牌楼匾额为“国子监”。除街上四座牌楼外,国子监内有一座黄色琉璃瓦牌坊,是乾隆四十八年建的,高大秀丽,坊壁雕飞舞盘龙,正面匾额为“圜桥教泽”,背面为“学海节观”。成贤街之所以牌楼多,因为国子监是我国元、明、清三代国家管理教育的最高机构,又是国家的最高学府。

雍和宫南端的大院,有一座大照壁和三座宏伟的五彩牌楼。所有牌楼题额均是乾隆皇帝的御笔。东岳庙前现存一座明代三券门七楼彩色琉璃牌坊,前额曰:“秩祀岱宗”,背面曰:“永延帝祚”,这八个大字是明代宰相、书法巨匠严嵩手笔。

在颐和园正门东宫门正前方约200米处,有一座高大的三门四柱七楼式木牌楼,正面有两个正楷大字“涵虚”,背面刻有“罨秀”两字。“涵虚”意为山高水阔,“罨秀”意为可以捕捉、欣赏到美丽的景色。它告诉人们,走过这座牌楼,就要进入一个山清水秀的境界了。它是颐和园的标志,已有200多年历史,现仍保存完好。牌楼两面彩绘金龙176条、金凤36只,显示帝王所居琼楼玉宇富丽堂皇。

中山公园有一座“保卫和平”牌楼。原来建在东单北面的总布胡同西口,叫“克林德纪念坊”,是清政府为讨好洋人,纪念被击毙的德国公使克林德而建的。1902年12月20日举行落成典礼。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德国是战败国,而中国属战胜国行列,故于1918年11月13日将该牌楼拆除。1919年移入中山公园,改名为“公理战胜坊”。1953年,由郭沫若手书,改名为“保卫和平”坊。

显示全文
老北京的中秋习俗 北京娱乐风俗 北京三月庙会 延庆风俗礼仪之忌讳 胡同叫卖声 清明节后话玉兰 秋凉话蟋蟀 春节拜年说贺卡 元宵佳节话“元宵” 元宵灯会 北京土语辞典 北京风俗一条街张一元 北京生子习俗 北京的中秋风俗 北京民俗百态 北京的立春食俗 老北京民俗唱主角 节日习俗进入博物馆 黑牛水的来历 中秋拜月吃月饼 北京的大院生活 元宵节观灯 过年禁忌 曲艺杂技 “银街” 北京的异国风味 北京庙会节令 北京人的穿着 五显财神庙会 看十渡人咋结婚 北京人的口头禅-练 北京韩村河民俗节庆活动 北京中华民族园节庆 南宫文化节 金秋采摘节 踏青赏花节 密云蝴蝶会 妙峰山花会 妙峰山庙会 雍和宫佛吉祥日〔农历四月十三至四月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