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家庭婚姻

作者:原创时间:2022-06-15
文档

壮族实行一夫一妻制。解放前有个别一夫多妻的情况。家庭喜三代同堂。儿子婚后有能力就另盖新房分居,父母留最小的儿子在老屋安家。小儿有孝养父母及继承祖房的义务和权利,其他财产则几子平分。村寨中家族观念很强,只要听到祖辈弟兄居住在哪里,再远都要攀亲联宗。寨内仍有族姓残余,如果某家先来“安寨”,传统上就尊这姓的长辈为村寨的“长老”,拥有调解纠纷、主持祭祀活动等权力。同姓有家庙(祠堂),立有齐集同姓献祭及上祖坟的族规。

壮族实行封建包办婚姻。土佬人聘媒说亲称“送打狗菜”,订婚称“吃小酒”,彩礼称“奶银钱”。订婚由媒人率领男方亲友六七人将“奶银钱”、酒菜、衣服、首饰送到女家,另送岳父母衣服各一套,同时议定婚期。娶亲时若新郎出门在外,可由媒人携公鸡一只代表新郎娶亲。新娘入门要“拜家堂”(祭祀祖宗),其余仪式与汉族同。招赘习俗亦与汉族同。有“转房”习俗,即兄死,弟未成亲,嫂可转为弟妇。50年代中期,包办婚姻多为自主婚姻所取代,但“送的狗菜”、“吃小酒”习俗如故。“转房”习俗消亡。招赘习俗仍存。70年代,部分青年结婚礼仪从简,有到昆明、个旧等地“旅行结婚”的。80年代,旧俗复苏,女方索要彩礼一般均在三五千元。

侬人聘媒说亲与土佬同。订婚称“吃糖水”,媒人送彩礼至女家时,女家以糖水、米花、甜饵丝等款待。结婚时,新郎、陪郎到女家迎亲,女家紧闭大门,陪郎用粑粑、红糖和少许银钱(称撬门杠)由门缝中塞入,始开大门,设宴招待新郎一行。宴毕,陪郎与新娘的女伴隔壁对歌,通宵达旦。次日,新郎向岳父母及新娘的长辈敬酒后迎娶新娘归家。土佬、侬人娶亲时均忌亲友中的孕妇看望新娘。

显示全文
云南大理鸡足山朝山会 佤族打歌 傣族民间音乐舞蹈 玉溪花灯 玉溪米线节 易门二月二会戏 共戴马樱花同庆插花节 名目繁多的赕佛与祭佛 招魂与丧葬礼仪 傣族节日 文山壮族 彝族礼仪习俗 香格里拉藏区风情 罗平彝族的“送客菜” 拉祜族民间音乐舞蹈 佤山人头桩 佤族刻木记事 苗族芦笙和芦笙舞 威信牛灯 昭通穆斯林生活 布依族的家教 弯扁担木打杵 傈僳族节日 纳西族节日 黄厘和黄敢 万人开赶云南“最牛街” 大理“三月街”开幕 大理绕三灵 金秀瑶族村民以传统习俗庆节日 龙胜红衣节 广西瑶族风俗习惯 丰富多彩的百色民族风情 融水苗族风情 壮族民俗概述 水族婚俗礼仪 侗族程阳一带有新媳妇不落夫家的风俗 广西防城港民族风情 广西北海的礼俗及宗教 广西贺州民俗精粹 广西黑衣壮独特的取名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