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依族的家教

作者:原创时间:2022-06-15
文档

家教,是老一辈对晚辈传教自己本民族伦理道德的一种方式,也可称家训。布依族认为:“家教不严;祸害子孙。”

布依族人民礼貌好客、俭朴恭谦、尊老爱幼、扶善治恶,是老一辈严于律己的身教和苦口婆心的言教培育出来的。布依老人常自勉:“族旺家兴全靠人,树大叶茂全靠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布依人入学读书的极少,从生到死,都是生活在家族的范围内。所以,布依族的家庭是终其子女一生的教育基地,家教是终身的教育方式。

布依族的家教,从幼年时代就开始抓起。“小小不扳,大了压弯”、“不教不说,观世堕落”,这是老人告诫年轻父母的话。年轻父母总是按老一辈传下来的行为规范,以慈爱的态度尽量用身教让孩子潜移默化,不让孩子染上骄、懒、贪的坏习。他们教育儿童.“担子要捆紧,做事要懂礼”、“憨人不读书,读书人不憨”、“灵人争时间,憨人混光阴”、“廊糖水滴旧窝,后辈跟着前辈学。”

老年人对年轻人的教育,重在如何做人。如:“好吃莫多吃,伶言莫说尽”、“父母留浅吃浅,不要抢人吃;父母留深吃深,不要坑人吃”、“相交要直言直语,做事要礼仪在先”、“寨邻有难多帮衬,自家天塌众人撑”、“正道之财不嫌多,不义之财莫沾摸”、“憨人要多顾,灵人可少助”等等。

传统的布依族家庭实行家长制,年最老者为长。三世同堂、四世同堂的人家很多,给家教提供了土壤和条件。对布依族中在外做事或当官的人,老人的告诫语言有:“为官宦要识文化,做官要碴王法”、“河清能见底,官清能见心”、“当官不知足,目间百姓哭”。……

布依族有着世世代代的家教传统。新娘出嫁时,其母要唱《临嫁训女》教育新娘“……天上老天是大家的天,父母是自家的天,好吃的东西要留给公婆,你不留人家说你木懂礼。……”

布依族老人病危临终时,寨中有名望的长者要替代病危老人向其子女唱《遗训歌》。训诫后人对老人的遗产“弟兄互相分……姊妹互相分,心窄不要吵架,心恨也不要打架,免得在老人面前丢脸,也免得在朋友面前丢脸。”

大家庭生活,常使晚辈亲眼目睹老人的所做所为,家长常以身作则,为下一代树立榜样。老人的失误,又常要求下一进行弥补。这种不断完善的家教,利族利民,利国利家,世造就出大批优秀的布依儿女――罗平县钟山乡小德江村的李齐,从小受布依族家教的影响,勤劳纯朴,见义勇为。40年初曾带领青年向土豪劣绅进行清算斗争。加入游击队和党组织后,承担后勤工作,走村串寨,筹粮筹款。部队外出开辟新区时,他往往在部队未到达目的地之前就做好了安排部队食宿的准备,多年如一日,任劳任怨。李家齐不幸身陷魔掌后,面对敌人的酷刑拷打,坚强勇敢,最后被敌人割舌、剥皮、抽筋,壮烈牺牲。表现了一个布依族共产党员的高尚气节。

历任罗平县第八、九、十届副县长的布依族女儿熊秀芬,一生廉洁自律,生活简朴,工作认真,平易近人。当副县长时,分管干部人事工作,而爱人却是农民。熊虽对其丈夫情感甚深,但并没有因为自己手中有权而给丈夫安排工作。临终前,县上的几位负责人请她提出个人的要求。她只要求她死后,丧事一切从简。又问及她的丈夫、儿女需不需要什么照顾时,熊副县长沉默了一会,才回答:“我爱人是个老好人,在农村习惯了,勤脚快手的。县政府招待所杂事多,经常找临时工。在招待所忙的时节,请让他优先来招待所当当临时工吧。”

布依族的家教,是我国宝贵的道德遗产之一。当官者如能熟悉并接受一些布依族的家训,可免于陷下腐败罪恶的泥坑;为民者如能熟悉并接受一些布依族的家训,能使自己变成一个文明、善良的人。

显示全文
壮族家庭婚姻 云南大理鸡足山朝山会 佤族打歌 傣族民间音乐舞蹈 玉溪花灯 玉溪米线节 易门二月二会戏 共戴马樱花同庆插花节 名目繁多的赕佛与祭佛 招魂与丧葬礼仪 傣族节日 文山壮族 彝族礼仪习俗 香格里拉藏区风情 罗平彝族的“送客菜” 拉祜族民间音乐舞蹈 佤山人头桩 佤族刻木记事 苗族芦笙和芦笙舞 威信牛灯 弯扁担木打杵 傈僳族节日 纳西族节日 黄厘和黄敢 万人开赶云南“最牛街” 大理“三月街”开幕 大理绕三灵 金秀瑶族村民以传统习俗庆节日 龙胜红衣节 广西瑶族风俗习惯 丰富多彩的百色民族风情 融水苗族风情 壮族民俗概述 水族婚俗礼仪 侗族程阳一带有新媳妇不落夫家的风俗 广西防城港民族风情 广西北海的礼俗及宗教 广西贺州民俗精粹 广西黑衣壮独特的取名习俗 春花节狂抢花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