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节庆活动

作者:原创时间:2022-06-15
文档

朝圣

节庆特色: 世界上大多数宗教都有一共同特色--朝圣。带着强烈而巨大的心愿,沿着一条相对固定、充满神迹启示的圣路,向一个公认的圣地进发,这便是朝圣之举。朝圣由来已久。在自然环境险绝卓著的西藏,朝圣尤其显得精诚执着。转山是来自不同地方朝圣者最常采用的方式。转山道分两条:外线是以冈底斯山为核心的大环山线路,内线是以冈底斯山南侧的因揭陀山为核心的小环山线路。外线总长32公里,徒步需3天功夫,磕长头则需15-20天。转山人一般都是在转足13圈外线之后再转内线。每逢藏历马年,转山的朝圣者最多,属马,马年转山一圈相当于其他年份转山13圈,且最为灵验和积长功德。

节庆地点: 冈底斯山为核心的神山

节庆时间: 藏历马年最多朝圣者

察卡卓果谐

节庆特色: 逢年过节,革吉县察卡区的人们喜欢跳一种名为“察卡卓果谐”的自娱性歌舞。“卓果”指牧区或牧民。“谐”为藏语歌舞之意。每年藏历八月十五日,人们举行当地称为“德桑”的民间祭祀活动。上午身着盛装的男女老少,带着香草、糌粑、青稞酒到寺庙或山顶上烧香拜佛,祝愿风调雨顺,牛羊肥壮。然后回到牧场举行隆重的骞马仪式,下午就开始跳卓果谐,通宵达旦。跳舞时,大家围成圆圈,男半圈,女半圈,或男女混合,少则几十人,多则上百人,随意出入。男唱一段众人起舞,女唱一段又一起跳,边唱边舞,按顺时针方向移动,有时也在原地来回移动。舞时从慢板开始逐渐加速,最后达到高潮。长短依歌词而定。

节庆地点:革吉县察卡区

节庆时间:每年藏历八月十五日

竖立经旗仪式

节庆特色: 相传在古代,有个商人诺布桑伯驮了一驮金子前来朝拜神山,但路途迢迢,道路崎岖,历经重要险关也未见神山踪影,然而他意志坚定,每前进一步朝拜之心就越强烈,直到达后用尽黄金,连骡夫的脚价都难以支付。阿里土王为了纪念这位历尽沧桑、度诚而可怜的商人,把诺布桑伯第一到达的地方命名为色尔雄(色尔为金子、雄为用尽之意),并决定第年在此举行坚立经旗杆仪式,又称“阿聚众之日”。一纪念民族英雄噶丹泽旺、二以示对商人的怀念与崇敬。解放前,竖立经旗仪式由阿里的噶厦政府全权负责,并由普兰宗派出所需人员,一般为108人,与教徒的念珠正好吻合,以表吉祥。解放后,坚经旗工作由阿里地区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负责,已形成固定的节日永远保存。

节庆地点: 阿里地区

节庆时间: 每年一次,无固定时间

姆朗钦姆(大法会)

节庆特色: 托林寺每年藏历1月都要举行隆重的“姆朗钦姆”(大法会)宗教仪式活动,到时除寺院周围村庄群众和僧人外,其管辖的25个分寺僧人也要来,为期20多天的活动中,同时进行群众给寺庙糌粑、酥油、米、肉等布施活动。藏历1月18日至19日,托林寺喇嘛表演大型宗教舞蹈――羌姆,虽表演两天,但每天表演的服装道具各不一样,19日比18日服装道具豪华贵重,且观众大增。表演结束后,在寺院广场上举行隆重的驱反仪式――多尔加,这时寺院里所有喇嘛和群众到广场参加驱鬼仪式,而后所有人回到大院,由当地群众穿上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由母亲传女儿几十代存下的)服装,表演果谐、弦舞、直至第二天清晨才表示大法会圆满结束,以预祝今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兴旺。

节庆地点: 托林寺

节庆时间: 藏历1月

献哈达

节庆特色: 藏族人民在相互交往以及迎送亲友中,习惯以哈达为礼物献给对方,表示敬意和祝贺。哈达是一种用白色丝麻织成的长条礼帛,根据质量和长短,又分为“朗”、“阿喜”、“索喜”等十几种。献的哈达越宽长,表示敬意越深厚。献何种哈达,一般是依据自己的经济条件来决定。普通藏族拜谒活佛献哈达时,不能直接递到活佛的手里,只能放在其面前的桌子上。

节庆地点: 各地

节庆时间: 迎亲送友时

显示全文
昌都当地禁忌 母亲怀抱中的碧玉湖 西行格萨尔故里 米林民族建筑 藏族主要节日 那曲地区饮食特色 日喀则的新年 青稞酒悠悠飘香 天葬之谜 羊卓雍错边的猎狼仪轨 日喀则林卡节 昌都赛马节 萨迦金刚节 西巴村煨桑节 林芝民俗节庆活动 那曲赛马会 迥巴藏戏 波密人的待客方式 山南地区重大节庆介绍 羌塘恰青赛马节 那曲风俗介绍 西藏的舞蹈文化 朗县望果节 西藏那曲 藏佛教的渊源 萨嘎达瓦节 巴尔曲德松珠节 西巴斗熊节 苯日神山拜鹰节 昌都萨列节 昌都地区饮食特色 湘巴藏戏 西藏山南门巴族民俗风情 工布地区民族文化 工布新年 日喀则地区饮食特色 独有的马上摔跤 大昭寺仙女节 珠峰文化旅游节 扎什伦布寺夏季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