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民歌
陕北地区的民间歌唱形式,分传统民歌、新民歌(包括革命民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种类有:劳动歌曲,如打夯歌、号子;山歌,主要是信天游,亦称顺天游;小调、秧歌;风俗歌,如酒曲、祭祀歌、巫歌叫唱等。民歌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语言生动,旋律流畅悠扬,节奏自由,表达了黄土高原人民的情感与愿望。内容多反映男女青年之间的爱情及反对统治者的压迫,如人们熟知的《兰花花》、《揽工调》、《走西口》、《赶牲灵》等;文字多以7、9、10字为基础采取分节形式。如“你在脑畔我在沟,探不上拉话招一招手”,“白羊肚子手巾包沙糖,哥哥你人穷好心肠”、“白格生生脸脸太阳晒,巧个溜溜手手挖苦菜”、“青天黄天老蓝天、老天杀人不长眼”、“巧口口说来毛眼眼照,满口口白牙你对哥哥笑”、“哥哥你参军闹革命,干妹子家里把你等”、“前沟里下雨后沟里晴,革命到底你记定”、“雪花打墙冰盖房,白军的狗命不久长”。民歌创作产生在群众中,手法上常用月份、数字来抒情、叙事,如《十杯酒》、《十对花》、《十二月花》、《十月怀胎》、《十二英雄》、《五锈》、《十写》、《十盏灯》、《十八把扇子》等。
信天游
信天游最能代表陕北民歌的风韵。其节奏自由,纯朴大方,高亢悠长。句式结构非常特别,一般每节两句,两句一韵,下一节可换韵,亦可不换。短歌可能只有一节,长的可接连数十节乃至成百上千节。艺术手法上多用比兴,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曲调优美,琅琅上口。信天游的动人音调激发了许多诗人、作家、音乐家的灵感,创作出一批蜚声艺苑的佳作,被誉为艺术的母亲,如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贺敬之的《回延安》等就是用信天游格式创作的。信天游的名段如羊肚子手巾哟三道道蓝,咱们见面那个容易拉话话难、上河里的鸭子下河的鹅,一对对毛眼眼望哥哥、羊羔羔跌下前脑畔,哪个女人不想自己的汉、山丹丹花儿背洼洼开,你有这个心思慢慢价来,你妈妈打你不成材,露水地里穿红鞋等均通俗自然,脍炙人口,传唱了一代又一代。
信天游是陕北人对生命的祭歌,是对爱情的颂歌,它恒久的生命力来自广袤的黄土高原上生生不息的情与爱。
秦腔艺术
秦腔流行于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西藏等地。源于陕甘一带的民间曲调和宋金元的铙鼓杂剧,形成于明代万历年间,已有五百多年历史。陕甘一带古为秦地,故称秦腔或西秦腔,俗称“乱弹”、“桄桄子”。因用木梆子击节,又名梆子腔。曾受昆腔、弋腔、青阳腔的影响,音韵严谨,有二百余种曲牌,二十四类板式,二十八种角色,二千七百多本剧目。是河南梆子、河北梆子、蒲剧、晋剧等几十个有较大影响剧种的母体。秦腔既有西北原野那种“天苍苍野茫茫”的浑厚深沉,悲壮高昂、慷慨激越的风格,又有缠绵悱恻、细腻柔和、轻快活泼的特点,是我国最具地域特色的古老剧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