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话春联

作者:原创时间:2022-06-15
文档

贴春联是春节前的一项隆重而有意义的准备活动。大年三十,家家门前,户户窗旁贴起大红对联,给春节增添了无限生机和情趣。北宋著名诗人王安石《元日》诗写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首诗描写了北宋时人们欢度新春佳节的欢乐热闹景象。爆竹声声,春风送暖,朝阳初照,光辉灿烂,崭新春联映红千家万户,屠苏美酒香飘村落里巷。“新桃换旧符”,看来春节更换桃符在北宋已经成为春节时的一项活动了。

桃符就是最初的春联。春联就是春节时贴在门旁窗边的对联。对联也叫“楹贴”、“对子”,是悬挂或张贴在壁间、柱上的联语。春联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古代习俗,春节到来,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大神的名字,悬挂门旁,用以压邪,因为传说神荼、郁垒能制伏恶鬼。到了五代时期,四川有个后蜀国,后蜀的君主孟昶在寝室门口桃木板上题写联语曰:“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就是最早的春联了。但用桃木板书写春联价格昂贵,平民百姓难以使用。红色是喜色,因此红纸就取代了桃木板,成为普通民众书写对联的好材料了。明太祖朱元璋建都金陵后曾传旨令百姓每年春节都要张贴对联,他本人还微服出巡,观赏对联。从《红楼梦》中可以看到,清代春联就更为盛行了,并且出现了记述春联的专著,有梁章钜的《楹联丛话》。解放后,人民当家作主,丰衣足食,生活幸福,贴春联更是盛况空前。改革开放以来,又形成了书法家送春联下乡进厂的习俗,给春节添加了新内容。

春联首先要求对仗。对仗就是文字“对偶”的修辞方法。对偶就是把同类的或对立的概念并列起来,两句相对,出句和对句的字不能重复,从而形成形式上的美。

春联还要讲究平仄。平声指四声中的阴平、阳平调;仄声包括上声、去声。这两大类声调在对联中交错出现,就使对联读起来抑扬顿挫,听起来铿锵悦耳,有一种天然的音乐美。

春联字数多少不等,少则有四字一句的,多则有一百多字的。昆明华亭寺有副对联写道:“问花笑谁?听鸟说甚?”上下两联仅仅八字,读来朗朗上口,听来情趣无穷。同在昆明的大观楼的一副对联长达180字,此联讴歌了“五百里滇池”的壮美风光,感叹“数千年往事”的风云变幻。

春联按形式又可分为谐音联、巧意联、嵌字联、倒顺联、拆字联等。“谐音联”如“二舟并行橹速不及帆快,八音齐奏笛清能与箫和”,其中谐音鲁肃、樊哙、狄青、萧何四位古代人物,妙趣横生,意味无穷;“巧意联”如“稻草扎秧父抱子,竹篮装笋母怀儿”,想象奇特;“拆字联”如“东雨洒窗东二点西三点,分瓜切片竖八刀横七刀”,把“东、洒、分、切”四字蕴涵联中,十分巧妙;“叠词联”如“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今朝年尾明朝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月”“年”相叠,叠得有滋有味。

仅从词句短小的春联就能领略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新世纪,我们应借春联这一我国特有的文字形式以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显示全文
回族的宗教礼仪 宁夏回族民间器乐及其民俗简介 回族诞生礼仪 回族的圣纪节 宁夏回族"山花儿"艺术简介 回族服饰和音乐 固原民俗节庆活动 银川特色文化 回族语言 宁夏回族渊源 宁夏回族婚礼 宁夏回族服饰和音乐 土族回族鸡蛋会 老爷山花儿会 果洛卓舞 青海蒙古族育儿习俗 青海撒拉族民俗 青海民俗风情 土族波波会 青海藏族概况 小满时节苦菜秀 石嘴山市民俗娱乐活动 回族的过“乜贴”习俗 银川民俗节庆活动 回族经商民俗的特点 中卫“花儿会” 中卫丧俗 石嘴山谚语 固原的民俗风情 回族服饰习俗的历史传承 回族盖碗 回族生活习惯 回族服饰民俗的特点 回族婚姻民俗的特点 回族游艺民俗的特点 陕西的卫生习俗 补天补地节 汉中板凳龙 汉中梆子戏 宜川胸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