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民间器乐及其民俗简介

作者:原创时间:2022-06-15
文档

宁夏回族在长期地文化创造和实践中,传承了宁夏古代地域原生态乐器、西北边塞乐器,演变为被本地回族群众称为哇呜、咪咪、口弦等回族民间乐器。上世纪,我国文史学家考证出宁夏哇呜、咪咪、口弦分别是汉唐以来在宁夏流传的古乐器埙、羌笛、芦管、簧的流变和遗存;唐代太宗李世明《饮马长城窟行》诗中“胡尘清玉塞,羌笛韵金钲”;李益“不知何人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的诗句,均是亲临古代宁夏灵州对本地流行器乐的记述。经过历史的变迁,这些乐器在我国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中已十分少见,但是在20世纪却还在我区回族群众中流行。

宁夏回族乐器已经形成了演奏技艺、制作工艺和弹唱艺术。回族乐器“把式”(高手)可以用交叉颤指在高音哇呜上吹出其它乐器难以胜任的华彩。回族艺人制作的回族乐器,似牛头、似小羊,喜欢镶嵌本民族艺术图案、线条,雕刻阿拉伯文书法等,具有鲜明的回族文化特征。由于它们音色优美,易于演奏,便于携带,在宁夏回族中世代相传,在最流行的时候,有些回族乡村无论是年轻的姑娘还是白发的老人,人手一把小口弦,而回族尕娃、青年则是吹咪咪、哇呜的好手,有句回乡谚语“哇呜唱,庄稼长,咪咪吹,牛羊壮。”正是回乡风俗的写照。

宁夏回族乐器及其民俗有很高的保护价值。目前,头戴盖头、手弹口弦的回族妇女已被公认为宁夏回族的形象大使。而乐器已发展为较丰富的种类,仅咪咪就有单管、双管等八种类型。另外羊头弦子、转鼓等急待认定保护。

但是由于宁夏回族器乐生存的土壤正在迅速消失,器乐传承遇到了危机。老一辈艺人纷纷改行,许多年轻人已不知“口弦”、“咪咪”、“哇呜”为何物。为了对宁夏回族民间器乐进行有效保护,要建立保护机制和体系,从保护老人开始,培养娃娃入手,加强宣传,争取全社会的关爱。

显示全文
回族诞生礼仪 回族的圣纪节 宁夏回族"山花儿"艺术简介 回族服饰和音乐 固原民俗节庆活动 银川特色文化 回族语言 宁夏回族渊源 宁夏回族婚礼 宁夏回族服饰和音乐 土族回族鸡蛋会 老爷山花儿会 果洛卓舞 青海蒙古族育儿习俗 青海撒拉族民俗 青海民俗风情 土族波波会 青海藏族概况 果洛游戏舞 果洛欠木 回族的宗教礼仪 春节话春联 小满时节苦菜秀 石嘴山市民俗娱乐活动 回族的过“乜贴”习俗 银川民俗节庆活动 回族经商民俗的特点 中卫“花儿会” 中卫丧俗 石嘴山谚语 固原的民俗风情 回族服饰习俗的历史传承 回族盖碗 回族生活习惯 回族服饰民俗的特点 回族婚姻民俗的特点 回族游艺民俗的特点 陕西的卫生习俗 补天补地节 汉中板凳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