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腊味之都

作者:原创时间:2022-06-15
文档

黄圃古镇,位于广东中山的最北部,西北与顺德市为邻,东北与番禺市隔江相望,是当地的著名市镇。关于黄圃的由来,当地有很多的传说。

相传宁代兵灾,南雄珠玑巷先民乘筏逃难到这里,看到遍地黄花,美如园圃,就在这里登岸定居,称这里为黄圃。而另一个传说与土地公有关,相传,很久以前这里居住着一位土地公,土地公有六个貌似天仙的女儿。一天,南海龙王三太子路过此地,被土地公六个女儿的美貌所倾倒。为争得土地公六个女儿为妻,南海龙王三太子以翻江倒海淹没此地相威胁。不畏权贵的土地公始终不愿把六个女儿嫁给南海龙王三太子。一怒之下,南海龙王三太子翻滚南海,滚滚海水汹涌扑来,为拯救当地的人民,土地公六个女儿化作六座山峰,引领黄圃人民上山避灾。海水退却后,六座山峰每年春秋季黄菊遍野,十里飘香,宛如天然大花圃,故名为黄圃。

提到黄埔,就不得不提到黄埔的腊味。传统的岭南人有句俗语:秋风起,食腊味。就是说,每年农历立秋之后,北风送爽之时,民间中制作腊味季节到来了。市场的摊档里,一串串、一排排挂起的各式腊味制品,在灯光的辉映下,玛瑙般的鲜亮,流光溢彩,浓浓的腊肉香味,吸引着人们在摊档前流连往返。在这些腊味摊档中最惹人注目的,就是标示“黄圃腊味”商标的产品。

一个多世纪以来,这个古镇与腊味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传,始作腊肠的是大黄圃一卖粥档主,名叫王洪(人称老洪先生)。光绪十二年(1886年)冬季某天,天气奇冷,雪雨纷飞,王洪准备的肉料—猪肉、猪肝、粉肠卖不出去。王洪遂用盐、糖、酱油等东西把肉料腌起来。连天阴雨,王洪只好将粉肠掰衣,将猪肉切粒,塞进肠衣,用水草分截绑好。天晴,经数天的风吹日晒,王洪的制品,吃起来别有风味,且耐储藏。王洪继续如法炮制,设档出售。因此物是猪肉辅以肠衣制成,形如猪肠,故名腊肠。腊肠,以其独特的风味、耐储藏的特性,名声日噪,求过于供。大黄圃人争相仿制。后来,更有依照腌制腊肠的方法,用五花肉制成腊肉。

由于三角洲天热潮湿,聪明的黄圃人采用盐、糖、酱油、酒腌制后再晒干的办法制作了色香味美的腊肉。之后又以这种方法对猪的各个部位进行制作。渐渐总结中一套腌制的配方和制作花式品种的方法。自此,黄圃人制作腊味的技艺闻名于世。

显示全文
黄河是什么时候变黄的 探寻民间古藏书楼 杭州33对教师办集体婚礼 河北邯郸农民培植出奇异水果酷似佛像 西溪古镇桥下街 不要动辄“再造”一个“古城” 豆腐架上的风情 瑶族女子以无眉为美 满族的生育习俗 武汉天空惊现两个太阳 专家解释是“幻日”现象 傣族的生育习俗 礼义中的婚姻 傈僳族的弩弓与毒箭 饮酒需有德 珞巴族的禁忌文化 珞巴族的葬俗 普米族的生育习俗 苏州“东方之门”造型引网友吐槽 河南开建潘安文化园 太平古镇的“红色”历史 古代女子对丈夫常见的雅称 古人开学仪式四步走 彝家“三道酒” 被消失的古建筑 彝族的生育习俗 官方称世界独有 抚顺“铁圈”建筑引围观 为什么冬至要祭天 雅歌投壶 云南“小大理” 山西发现中国最早砖窑洞建筑群 “夫妻”的雅称 羌族的古老巫术 地下难安的“名人” 佤族的“连名制” 曾获多项吉尼斯纪录 开封举办“菊花文化节” 白族习俗“接三公主” 蓝田瑶族的“舞火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