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红袍为什么“红”

作者:原创时间:2022-06-15
文档

大红袍,这位深锁在武夷山中、悄然入于皇家宫廷的“大家闺秀”,长期以来,只为贵者所有。

其实业内人士都知晓,大红袍是武夷岩茶中的顶级茶品,在古今中外都享有盛名。所有的大部头茶著中都有她的卓约身姿,流传着脍炙人口的传统故事,载记着内涵丰厚的诗词文赋……据云,即位“一日不可无茶”的清乾隆皇帝,在位时曾纳贡到半斤大红袍,倍加珍重,品后诗兴大起,发出了“就中武夷品最佳,香气清和兼骨鲠”的感叹。“骨鲠”之说,当是悟出“岩韵”的第一人。

大红袍成为“国茶”,大红起来,和武夷山人用心善待是分不开的:山人种之选择佳境,管之认真科学,做之工艺独到,泡之讲究功夫,品之入定静心。

种之优越佳境。国家批准的《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文本中,认定武夷岩茶产于“独特的武夷山自然生态环境”。其实古代学者徐火勃等早就说过:武夷山具“灵秀之气”、“土气宜茶”。现代茶叶大家吴觉农、王泽农、林馥泉、张天福等在武夷山办茶场、研究所时则通过实地考察、科学测定出它“宜茶”的根据,包括地形、生态、土质、温度、雨量、湿度、日照等因素。此境乃上苍所赐,非人力可为的。大红袍立于其最佳之境,“臻山川精英秀气所钟”,自然“品具岩骨花香之胜”。

管之认真科学。古今武夷人视岩茶如珍宝。古时茶园必用石头垒砌围护,甚至单株之茶也围筑成盆景。每年必定要下挖、平、锄三道工夫,那时没有化肥,只靠填客土、盖绿草以提高地力;有虫时只用山中草药喷洒。

做之工艺独到。武夷岩茶,特别是大红袍制作工艺复杂,时间冗长。传统的工艺有晒、晾、摇、抖、撞、炒、揉、初焙、簸、捡、复火、分筛、归堆等十多道工序。关键人物青师傅要会“看青做青”、“看天做青”,“青变则变”,这是电脑也难以为之的。

受人尊敬的武夷青师傅,做青时认真严谨、一丝不苟,把名誉看得很重。茶师们做名茶时是“提起眉毛的”。制出好茶时,会受到表扬、奖赏;失手时会难过一春(茶),甚至几年,教训终身不忘。此外采茶工、焙师傅、捡茶女也十分认真,相互配合。

泡之讲究功夫。大红袍作为典型、传统的武夷乌龙茶之珍品,其冲泡方法采用的是功夫茶艺。既富寓文化内涵,又有观赏艺术价值。对此,《武夷茶艺》已作了挖掘整理。其主要的注意事项是:

环境要通风、明亮、干净、卫生,无喧闹、无杂味、雅静、清幽,具文化氛围。

茶具多用白瓷盏杯,盏便于投茶、闻香、出水、观叶、倒渣;用紫砂壶,更为古雅。

用水,最好选用山泉水。都市中要用纯净水或真正的矿泉水。水要煮沸,但不能煮老(反复开)。

茶量要与盏壶相适应。茶过少则汤淡无味,过多则味浓苦。茶与水比例一般为1:20左右,这是常规,也可根据饮者要求而加减。

泡时,第一泡约为20~40秒钟,以后逐步延长。但也可视茶品、饮者而变。如茶的发酵轻重之别、新陈之分、细粗之异,而灵活掌握。

这是关乎到饮者体味大红袍的要举,切不可随意为之,以防猥渎了佳茗的高贵品位。

品之入定静心。大红袍与其他武夷岩茶一样,“重在吃水”、“以味取香”、“讲究岩韵”。具体表现是:“茶水厚重润滑,香气清正幽远,回甘快捷明显,滋味滞留长久。”这些感观的东西是可以品出来的,茶的优次是要通过比较而得出的。因此,武夷茶人品茶时,特别细心、静心、投入、谦恭。静心品味,悟出真谛、评出公正。

显示全文
中国首座民间“文革”博物馆诞生记 杨过发现秘籍的地方 击筑能手高渐离 中国著名的裸浴风俗 抹茶文化你知多少 秦王破阵乐 狮子头的由来 为什么素食要以仿荤食来取名 济南的蒲菜 八大菜系之湘菜 西瓜本来叫“寒瓜” 桂花与桂花酒 沱郎造酒的故事 素酒和男梅 晋商携“汾”走天涯 茶叶入膳好味道 南北“说”面条 大同古镇游记 浙江龙泉举行剑祖欧冶子公祭大典 鼓的分类 “功夫老人”带徒重育德 源于古代猎弓的乐器 新疆手抓肉 古镇里的菊花宴 “菊城”小榄 笛子的种类 吃的是一种情怀 神秘的木里藏戏舞蹈 谁坐枕头谁当家 丝绸路上的压缩饼干 故宫到底有多少间房屋 孔子听音乐可辨容貌 “花酒”的N种吃法 古老婚姻史诗 最早走出国门的武术流派 神秘广寒诱嫦娥 北京烤鸭祖籍非北京 杨氏太极拳溯源 西藏酥油花灯会节 唐代女歌手何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