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情”这个地方剧种,是由道教音乐发展而成。南方称之为渔鼓,北方叫做道情。代县是流传在代县境内的一枝古老的艺术奇葩,是一个特色鲜明,全县群众喜闻乐见的地方戏曲剧种。
代县“道情”在艺术形式上,可分为说唱道情(当地群众称“打坐腔”)和戏曲道情两种,戏曲道情是由说唱道情发展而来的。代县道情形成剧种搬上戏曲舞台的时间约为清朝中期。在剧目和音乐上,掺杂一些和北路梆子戏曲相同的成份,弥补了自身的不足。
代县道情是综合性的艺术,包括唱、念、做、打四个部分,代县道情唱腔属于联曲体,曲调共有七十二调,目前失传较多,可收集到的唱腔曲调,有耍孩儿套曲,分正、反、平、苦、抢、紧等六种不同的耍孩儿曲子。
代县道情的传统定调方法是以笛子为准。文场用的乐器有笛子、板胡、四胡、三弦、提琴、唢呐、笙等。武场常用乐器有小鼓(板鼓)、大鼓、渔鼓、镲、锣、四块瓦、碰铃等。
代县道情的调式一般是徵调式,也有一些曲调为商调式。道情音乐的节奏有两种,一种是单梆子,一种是双梆子。
代县道情以老少艺人口传心授的方法辈辈相传。代县最早的道情班是东章村的世和班和东下社的双和班。代县道情的代表剧目有《李达开店》、《夜宿花亭》、《三渡林英》、《安安送米》等。代表艺人有近二十多人,主要的有郎八二、雷玉、曹四明、潘甲顺、刘二文、董拉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