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传至今的敲击乐器

作者:原创时间:2022-06-15
文档

云锣云锣,出现于唐代,元代开始大为流行,是汉、藏、蒙古、满、纳西、白、彝等族使用的敲击体鸣乐器。古名云辙,又名云璈,民间又称九音锣,藏族称丁冬、丁当,是锣类乐器中能奏出曲调的乐器。早期云锣多用于道教生活,其后流传于民间,一般来说多用于民间音乐、地方戏曲和寺庙音乐中,流行于内蒙古、云南、西藏和汉族广大地区。

云锣由锣体、锣架和锣棰组成。云锣由大小相同,而厚度,音高存在区别的若干铜制小锣组成。这些小锣以音乐次序悬挂于木架上,每一个小锣都由3根绳吊在木架的方框中。云锣的演奏方法与中国锣类似,用小槌击奏,其常见编制为十个一组,也有十四个一组和二十四个一组的大型云锣。

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将音高不同的小铜锣编排起来,用于音乐实践中。

宋代画家苏汉臣的《货郎图》中,一 货郎身挂数件乐器,其中有一件为十面云锣,可知早在宋代民间已有云锣流传和使用了。六百多年前的元代,云锣不仅在民间流行,并且在宫廷宴乐中使用,当时称为云墩,《元史·礼乐志》“宴乐之器"中有:“云墩,制以铜,为小锣十三,同一木架,下有长柄,左手持,而右手以小槌击之。”这也是见于文献的最早记载。元代云锣还用于宗教音乐中,如在山西芮县永乐镇的永乐宫元代壁画《奏乐图》和三清殿斗拱间的装饰画中,均画有演奏云锣的图像,宫中壁画反映的是道教生活,表明云锣早期已用于道教音乐。元代的史籍和壁画看来,就有十、十三和十四音云锣。

清代前期,云锣曾发展到二十四音, 《扬州画舫录》记载着在福建地区曾流行过十四音云锣。据《清史稿》载,云锣在清代宫廷音乐中已广泛用于御前仪仗乐、丹陛大乐、中和清乐、导引乐、铙歌及铙歌清乐、凯歌、庆神欢乐、赐宴乐等。清代曾有《云锣谱》传世,由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先生收藏,梅先生在《太真外传》一出戏中用过云锣。《云锣谱》后由梅先生赠予好友宋先生。该《谱》详尽地介绍了云锣的音律和每面云锣的规格尺寸。

《元史·礼乐志》记载:“云璈制以铜为小锣十三,同一木架,下有长柄,左手持而右手以小槌击之。”但从山西永乐官的元壁画看来,元代每架云锣所用的小锣,还不限于十三个,也有用十个,和十四个的。明清以来,长期普遍流行的一种云锣,全付由十个小锣组成。但偶然也有例外,如清初曾有过全付用二十四个的云锣,较后在福建又曾有过全付十四个的云锣。《清史稿》记载,云锣用于御前仪仗之乐、祀先蚕乐章、丹陛大乐、中和清乐、导引乐、铙歌及挠歌清乐、凯歌、庆神欢乐、赐宴乐、蒙古乐、班禅之乐。

云锣属于金属体鸣乐器族内的变音打击乐器类,音色清澈、圆润、悦耳、余音持久,但音量不大。不是小型民族乐队的固定编制,但大型民族乐队中较为常用。其作用如西洋乐队中的三角铁,音量虽然不大,但点缀作用明显。

显示全文
教坊与梨园 民间乐器“长尖” 音乐家孔子 三分损益法 沂蒙山小调 南宋琴师徐天民 乐府双璧 云南民歌 二胡的几大品种 箫的分类 古代敲击乐器 音乐中的军魂 陶笛小议 埙的形成与种类 喜庆的平民舞蹈 可制古乐器罄 五音琴曲与养生 草笛“楚儿” 四川小吃三大炮 茶何以能上升到“道” 隋唐时期的音乐 唐代舞蹈名家 鼓吹乐的起源 琴乐之境 弦索十三套 古代的歌舞百戏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先秦女歌手韩娥 独特的拉弦乐器 大唐舞蹈的意境 古代歌舞名家杨玉环 擂琴的来历 明清俗曲小调 民族音乐家 乐器“芦管”的传说 曾经的中国“华尔街” 平遥南大街 庐山石头天下奇 厚板塘古村 中国古代园林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