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族乐器的弦振乐器家族中,有弹拨乐器(如筝、琵琶、古琴)、击弦乐器(如扬琴)、拉弦乐器(如二胡、京胡、高胡)。用拉弦乐器演奏的音乐就是拉弦乐。而在鄂南民间,流行着一种特有的、自制自娱的拉弦乐器——提琴。
提琴,约起于我国宋、元时期北方和西北方的游牧民族,蒙族称“胡尔”,汉族称“胡琴”,提琴,则是古代汉族对胡琴的称谓。清代《律吕正义后编》就将胡琴称为提琴。
为什么叫提琴呢?“提”为何意?《周礼·大司马》中说:“提为马上鼓,有曲木提,持鼓立马髦上者,故谓之提。”译文就是:提,就是骑在马上演奏,有一段弯曲的木柄可以用来提,拿着鼓放在马颈上演奏,所以叫作提,原来,古代一些乐器演奏方式的起源,是从马上演奏开始的。这一点,在东汉刘熙的《释名·释乐器》中关于琵琶(古称枇杷)的演奏可以印证:是“枇杷本出于胡中,马上所鼓也。”
时至嘉靖——隆庆年间(公元1522—1572),当时著名戏曲音乐家魏良辅(今江西南昌人,是我国京剧的三大发源声腔之一的“昆山腔”的加工整理者)首次将提琴和昆山腔音乐传到洞庭湖一带,经数百年发展演变,形成了数十个不同的地方剧种,而提琴则成为这些剧种伴奏的主要乐器。在那些地方,提琴的形制、名称都改了,唯有提琴传入鄂南,在通城、崇阳扎下了根。这里的花鼓小戏在有了提琴伴奏之后,也以提琴冠名为提琴戏。提琴和提琴戏的名称一直沿用至今未变。现在,崇阳、通城及周边地区乡村的提琴戏剧团、乡民自娱乃至走村串户的算命先生,仍用着自己制作的这种古老的提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