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曲婚嫁习俗

作者:原创时间:2022-06-15
文档

(1)藏族青年男女婚嫁 沿袭古母系氏族单偶族外婚和对偶族外婚,子女有属舅姓氏的。

东南部藏族青年男女例兴固有自由恋爱婚。往昔女儿16岁,父母于春节择吉日为其改换头型,佩头饰,插长笄,挂耳环。后可与如意情郎于山野浪漫“拉依”情歌,或在密林深处给情郎吹奏“口弦”。舟曲处处都有羌女的山歌,待姑娘择定情郎后,男家长辈托“只尼”(媒人)携酒、肉到女家定亲。数日后,新郎择日邀“只尼”赴女家,邀姑娘亲邻饮酒3日。随后,男家即可派女眷到女家将姑娘迎送到男家同居试婚1——3日。姑娘返回母家5日至半月,如无异议,便可发话男家。男家即迎娶姑娘,新郎新娘正式结婚。婚礼一般选定在正月上旬单日举行。礼前,男家“只尼”率领迎娶队伍到女家,展耀彩礼(生猪、或牛、羊、大缸酒、衣物、毛毡等),女家接彩,便设“女儿席”,款待亲邻村人与男家宾客3日。

姑娘临嫁,装扮一新,涕哭不休,以表父母养育之恩。出嫁,乘骑骡或马,掩面而泣(表示告别父母兄弟)。送程中,伴女与送亲者向新娘头上撒木灰,唱“送嫁歌”,以示一路吉祥。新娘行至新郎门口,男家女眷扶新娘下马,即踩灰圈,被女眷抱进新房。新郎长辈向来宾献茶敬酒,婚宴3日。现在婚嫁习俗逐步演进。

西部藏族男女青年婚嫁,以前多由父母包办,邀媒定亲。新娘婚后三日须回娘家留住三日或7至15日。

县内藏族青年男女结婚,娘家给女儿陪嫁,应按男家酒礼数量而定,送的多,陪的多。但也有陪嫁数量超过男家送礼数量几倍的,甚至十几倍的。有的女家将男家所缺牲畜、农具、粮食、衣物等一并陪上的。

以前博峪等乡存在女娶男子和“占亲”习俗。

八楞、三角坪乡藏寨有将新娘或新郎接送男(女)家门口,众人围住新人对歌或对话,博得大家欢笑后,方许进门的习俗。

(2)汉族婚嫁 汉族青年男女婚嫁与内地大致同,古今有别。因受《婚姻法》制约,封建婚姻已不多见。现兴自由婚姻,自主恋爱结婚,但也有托媒说婚的。婚嫁程序有纳采,即“喝小酒”落话儿,二为定婚,称“喝大酒”,亦为“送酒礼”,三为“请期”,俗名“看利月”,迎娶吉期;四为迎亲,俗称“娶媳妇”,男方邀亲邻,以总管、执客、记账、厨子杂务分工。张灯结彩,收礼备宴,迎娶新媳妇儿登门。迎娶先日,亲朋邻人给女家送妆奁“装箱”,母家将衣物等“摆箱”,合家并至亲各以钱物掷箱,称“添箱”。迎嫁,择吉日清晨,出嫁姑娘与其母多抱哭不舍。新郎拜过女家神祖与长辈,幼童讨要“娶亲”钱后,即由伴女挽新娘上花轿(现为三、四轮小车),由送亲、娶亲(吉人)送至男家,男家以鞭炮迎接。新娘下轿后,有的行“退五道”,红毡铺地,女宾挽新娘踩红毡而行,拜堂入洞房,男女行合礼。家人备宴,女家长辈行“托靠”仪式。现在娶迎新娘或新郎通行三大关,起程要上马钱,入门要下马钱,拜天地后还要“讨钥匙”,即“开箱钱”。婚后3日,新妇探望父母后,即入厨试炊。做“试刀面”。以后坐“停月”,又称对月。

当今婚嫁隆重而豪华。但从简者有之。

显示全文
舟曲家庭传统 舟曲藏族服饰 舟曲藏汉民族主要禁忌 康乐筵席曲 穆斯林的“斋戒”习俗 积石山五月端阳 积石山民歌花儿 积石山宗教活动 积石山民居民宅习俗 瓜州赛瓜节 嘉峪关元宵节庆活动 嘉峪关仿古出关仪式 敦煌乐舞 景泰狮子舞 景泰习俗禁忌 景泰生活习俗 甘肃省各地端午习俗 甘肃—春节习俗 康宁塞外农家风情 张掖皮影戏 莲花山花儿会 甘南习俗少女上头 临潭元宵节万人拔河习俗 十八神庙和西番十八族 潇洒秀丽的藏装“曲巴” 碌曲传统藏族婚礼 碌曲藏族服饰 碌曲民族传统体育活动 碌曲传统节庆日 碌曲藏族礼仪 甘南迭部古老的彩陶文化 甘南别开生面的“南木特”藏戏 甘南七月法会 甘南九月法会 甘南佛像艺术 甘南燃灯节 甘南壁画艺术 甘南唐卡艺术 甘南拉卜再 甘南嘛呢达日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