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金食俗

作者:原创时间:2022-06-15
文档

燕疆不过古北阙,连山渐少多平田。

奚人自作草屋住,契丹骈车依水泉。

橐驼单马散山谷,草枯水尽一时迁。

……

这是北宋苏辙出使辽国时所作的《出山》诗,映入这位诗人眼帘的是一幅多么偏僻而又荒凉的景象!的确,极目辽代疆域,“地多山林,屋无瓦覆”,“时见畜牧,牛马橐施,尤多青盐、黄豕。亦有挈车帐,逐水草射猎,食止麋粥、粆糒”。这样的生态环境,其物质产品水平可想而知,从辽国给宋朝进贡的礼品单中,便可略见一斑:

法渍法曲面麹酒二十壶,密晒山果十束棂碗,蜜渍山果十束棂匣,烈士梨、柿梨四束棂,罐棒栗、松子、郁李、黑郁李、曲枣、椤梨、棠梨三十箱,面粳糜梨抄十碗,芜萸白盐十碗,青盐十碗,牛、羊、野猪、鱼、鹿腊二十二箱。

从以上物品不难看出辽国的饮食生活状况了。

难怪程大昌《演繁露》不厌其烦地记录了辽主在冬春之际渔猎的情况:在正月方冻之时,辽主先使人在达鲁河上下十里间,以毛网截鱼,使它们不得散逸。又从而驱之,使鱼集中到设在冰上的辽主与其母的帐篷前。因为在辽主下榻处预先开凿了四个名为“冰眼”的冰窍,中眼透水,其余三个“冰眼”不透水,只是透明的、薄薄的。之所以凿成这样,是因为鱼虽然是水中之物,若是久憋冰中,一旦遇到出水处,它必然要伸首吐气,所以透水的一眼便可以钓到鱼,而薄的不透水的冰眼只是为了窥看鱼是否到来。鱼快要来时,在薄冰眼旁观察者便报告辽主,辽主便将绳钩掷入凿透的冰眼中,瞬间,便可钩中,一旦钩中,便将绳子放松,让它随着鱼去,过一会儿,鱼便疲倦了,再拽绳将鱼带出“冰眼”,这就是得“头鱼”。头鱼得到,辽主便步出冰帐,到别的帐篷张宴作乐,名之为“头鱼宴”。

辽人的另一件大事就是打猎。叶隆礼《契丹国志》记:有时,辽主亲率骑士,奔向湖泊边敲打扁鼓边围绕湖泊转,使栖息于此的野鸭、野鹅惊飞而起,再射它们。待将野鸭、野鹅射杀后,便拔下羽毛插在身上,然后以鼓为座,开怀纵饮。有时又用铜或石为槌去击兔子。秋天则穿着褐裘,呼鹿射之。在辽人心目中,这是最大的快乐。

显示全文
毛泽东谈辣椒和红烧肉 中国民俗学的困惑与前瞻 黄州东坡肉 煮酒论英雄 杯酒释兵权 古代消暑方式 东坡肉与苏东坡 酒池肉林 荆州翡翠白玉汤 酒德和酒礼 “玛瑙白玉”的由来 康熙与御膳宫门献鱼 中国古代冷饮趣史 黄陂糖蒸肉 赵匡胤与孝感豆油藕卷 中国古代生活用香的风俗考 古代的野餐 迎神赛会 畲族的民间刺绣 畲族服饰文化 少数民族敬酒方式 饮食文化的中西比较 鲁酒薄而邯郸围 汉高祖醉斩白蛇 谈谈与姜太公相关的民俗 对民俗的历史解读 民俗背后的科学文化蕴含 李白与宜昌三游神仙鸡 婚礼今昔 黄州东坡豆腐 最古老的酿酒工艺 北京烤鸭探源 两岸三地邮票挂红灯背后的意涵 合肥曹操鸡 梁实秋与火腿 易氏源流考辨 中国的“八大菜系”及其代表性名菜 民俗旅游的文化政治 糯米饮食文化圈的兴衰 中国人的饮食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