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论“知耻”

作者:原创时间:2022-06-15
文档

我们常说,礼、义、廉、耻,乃国之四维。自古以来,这四个方面就被认作为支撑国家与民族的四根柱子。其中“耻”尤为重要,知耻就是有羞耻之心,它可以代表一个人的道德与良知的底线,一个人有了羞耻之心,才能临财不贪,临难不屈;才能谦和退让,取舍有度。无论是个人修养,还是民族气节,知耻都是良知的先导。纵观历史,许多古人都对“耻”作过一番研究,都有其自己的观点。孔子说:“行己有耻”(《论语.子路》),即用羞耻之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孔子还说“知耻近乎勇”(《礼记.中庸》),大意是有羞耻之心就接近勇敢了。一个人懂的羞耻,才能自省自勉。有羞耻之心的人,才能勇敢的面对自己的错误,战胜自我,这是“勇”的突出表现。孟子说:“无羞恶之心,非人也”(《孟子.公孙丑上》),大意是一个人没有羞耻之心,就不能算作是人。孟子主张性善论,他认为人生来就有恻隐之心、羞耻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这是仁、义、礼、智的萌动,只有禽兽才不具备人类的这些天然的善性。人有“羞恶之心”,才会在名利面前表现出高风亮节。孟子还说:“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也”(《孟子.尽心上》),大意是一个人不可以没有羞耻感,不知羞耻的那种羞耻,才真的是不知羞耻呀!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不是很容易的事。一个人知道自己的不足会觉的羞耻,能够有勇气改正,那还为时不晚。如果安于羞耻,或者不觉的是羞耻,反以为是荣耀,那就不可救药了。朱熹说:“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朱子语类》),意思是一个人有了羞耻心,就不能做那些不该做的事。人有了羞耻心,才能意志坚定,于贫富、得失、义利之间有所取舍,而不是任凭欲望的驱使。否则,人没有了羞耻心,就什么事情都能做的出来。明朝学者吕坤在《呻吟语.治道》中说:“五刑不如一耻”,即再严酷的刑罚,也不如让百姓懂的一个“耻”字。吕坤认为,教育人懂的廉耻要比重刑更重要。人的道德提高了,知道了什么叫羞耻,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就能明辨是非,这比犯了法再来处罚更有效。中国人一贯主张教化为先,惩罚在后。

显示全文
岭南水乡的符号 台湾的“母系社会” 中洞苗寨的穴居部落 人生四大礼之开笔礼 西藏的贵族 时光定格的世界 古代天然护肤品 佛光寺“四绝” 木材界的贵族 时光里走来的大理古城 袁家湾老街 一桥隔出两个世界 镇安古寨 侗族高椅古村 云南大理 阆中永安寺 岛城莫介意免费手纸用得快 悠远而神秘的佤族祭祀 哈尼族的分支爱伲人 走进克木人的原始部落 细数各类“武功秘籍” 老北京的蛊宴 潜规则将“丑小鸭”选为“白天鹅” 蒙古族习俗 惭耻之服 太极星象村的乡土古风 猪八戒曾来过 新加坡青年苦修古文学武 清代贵族之耻 功夫不能承受之重 国际“中文警示”带来的尴尬 古刹里的传说 武术背后的江湖 藏族“活化石” 古代女性的贞洁观 傣族男人节 勇士的节日 泸沽湖摩梭人的阿注婚 土家族的“女儿会” 非礼勿视 非礼勿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