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性的贞洁观

作者:原创时间:2022-06-15
文档

提到古达的女性的贞洁观,很多人都想当然的觉得保守、压抑,自然而然的想到守寡、以死相殉等词汇。其实我们对于封建社会女性观念的认知多来源于明清时代,较为接近,这只能说我们的眼光还是太过于片面和狭隘了。事实上汉唐时期民风的开发程度,可以说超乎了我们许多现代人的想象。汉代的皇后,有几位是歌姬出身的,卫子夫,赵飞燕。武帝的姐姐,平阳长公主,她“休了”有阳痿之疾的前夫平阳侯曹寿患,改嫁给大将军卫青,曾经是她的家奴!三国甄姬的前夫是袁谭,她是曹丕抢来的。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人的妻子是抢的。唐代,武则天曾侍奉太宗父子。高宗迎接她时,群臣反对,但理由是“乱伦”,不是贞洁。更恐怖的的,武瞾和女儿太平公主共享面首。汉武帝,武则天,这些人都是雄韬大略,不可不顾及民间的影响的。由此观之,如果没有开放的民风为基础,人民都不怎么把贞洁当回事,他们不会那么潇洒,立歌姬为后?想都别想!清朝的慈禧,也算是有实无名的最高统治者了,面首?呵呵,想都不敢想。她敢专国政,却不敢养面首,和她有“绯闻”的安德海,出京被杀,不是不敢言!这不是从小被教育的“好马不系二蹬,好女不事二夫”的“功劳”?《隋书》列传四十五“列女传”,记载这兰陵公主在故事,初嫁仪同王奉孝,丈夫死后改嫁给柳述,后来夫家因罪迁徙到岭南,炀帝要她再改嫁给自己的妃子的弟弟,她誓死不从。这,不是为了贞洁,是为情吧!或是为了自己而争一次吧。要是兰陵公主是个拘泥的人,在前夫死后就该以死殉节,或誓死不事二夫了。在看看《明史·列女传》里的几个故事。龚烈妇,江阴人。年十七嫁刘玉,家贫,力作养姑。姑亡,相夫营葬。夫又亡,无以为敛。里有羡妇色者,欲助以棺。龚觉其意,辞之。既又强之,龚恐无以自脱,乃以所生六岁男、三岁女寄食母家。是夜,积麦稿屋中,举火自焚,抱夫尸死。他不嫌弃你拖油瓶,助你,改嫁未尝不是一个好归宿,奈何执着?留下凄苦可怜的孤女幼子,要了“烈女”这浮名何用?又江氏,蒙城王可道妻。夫贫,负贩糊口,死不能敛。比邻诸生李云蟾合钱敛之,卜日以葬。及期,率众至其家,阒然无声,厨下灯微明,趋视之饮食毕具,盖以待舁棺者,妇已缢死灶旁矣。众惊叹,复合钱并葬之。一直以为,殉,只是个古老是传说!看来才知道,是我太孤陋寡闻了。再看看历代的律法。汉代“九律”规定,“七出”为男子离婚的条件,以后各代都基本延续下来。还规定,丈夫未葬而改嫁或擅自改嫁要处以重刑。不是不可改嫁,只是道德上的提倡。《唐律·户婚》则有“和离”,就是现在流行的和平离婚,好聚好散。此外还规定:子女未征得家长同意,已经建立了婚姻关系的,法律予以认可,只有未成年而不从尊长者算违律。这等于在法律上宣布“私奔”有理。宋代在上元佳节,准许女性出门,回家晚了父母也不责备,许多的浪漫的,伤感的故事就在此时发生!著名的《青玉案·元夕》和朱淑真的“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就是明证。明、清律均规定:“妇女夫亡无子守志者,合承夫份,须凭族长择昭穆相当之人继嗣。”“其改嫁者,夫家财产及原有妆奁,并听前夫之家为主”,反之,妻子故后遗留财物当然归夫所有。妻子的携入财产及婚后所得财产的所有权归属于夫。当然一个时代的女子的贞洁观念与这个朝代的文化与氛围息息相关,观念的进步或是倒退,合适与否,都是需要站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去的评判的。

显示全文
藏族“活化石” 武术背后的江湖 古刹里的传说 国际“中文警示”带来的尴尬 功夫不能承受之重 清代贵族之耻 新加坡青年苦修古文学武 猪八戒曾来过 太极星象村的乡土古风 惭耻之服 蒙古族习俗 潜规则将“丑小鸭”选为“白天鹅” 老北京的蛊宴 细数各类“武功秘籍” 古人论“知耻” 岭南水乡的符号 台湾的“母系社会” 中洞苗寨的穴居部落 人生四大礼之开笔礼 西藏的贵族 傣族男人节 勇士的节日 泸沽湖摩梭人的阿注婚 土家族的“女儿会” 非礼勿视 非礼勿听 逝去的承恩寺 沙漠如此美丽 锡伯族的信仰与崇拜 古老渔猎民族 布依族的“姑娘茶” 布依族的蜡染艺术 尊师与师尊 气功与太极拳有何异同 传统文化与幸福人生 哈尔滨中央大街的异域风情 赫哲人的树葬习俗 赫哲族的自制日历 汉口街头建成“花样公厕” 纳西族的特色饮食 知耻贵在责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