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鬼婆放蛊

作者:原创时间:2022-06-15
文档

湘西三邪之二--放蛊。

在凤凰苗区,为女人的专利,称为蛊婆或“草鬼婆”。虽然谁也拿不出具体的证据,外人甚至本地人都对蛊婆的存在深信不疑,甚至有“无蛊不成寨”的说法。某某贫苦褴褛的老年妇女被村人指指点点交头接耳地认作蛊婆,一世翻不了身,最终在贫病中终老死去,原因可能是多年前某个吃了她一块甜糍粑的小孩回家后得了莫名之病猝死,便被认定她在食物中放了蛊。苗地多瘴气,多毒虫,莫名猝死的人不算少,蛊婆因此有了在流言蜚语中无中生有的坚实基础。

对于山外来的旅者,蛊的神秘和可怕更加刺激人的神经。据传,蛊婆中有不少是年轻女人,孤身寡居,她们如看上哪个外乡人,便在他喝的茶水中放蛊,外乡人于是得了奇怪的病,辗转旅栈不能起行,延医请药都没用,最后经明眼人指点(此时村寨中的明眼人要多少有多少)方知是中了蛊,唯有放蛊者本人才能解治。蛊婆以此控制了这个倒霉后生,将他老老实实地收在身边。放蛊的作用不全在取人死命,更为了控制人、要挟人,这或许是比死更令人胆寒的事情。

这种蛊,是女人在山中捉来毒性极大的毒虫,有时是一条蜈蚣,有时是一只蝎子,回家在瓦罐中用自己的经血喂养,每日对其念咒施法。养成后的毒虫极肥极大,焙烘研磨成粉末,藏于指甲内,向人家的茶碗很隐蔽地一弹,蛊便放好了。据说这一弹的手法也很讲究,有一指弹的,有两指弹的,中毒者症状较轻,能够治愈;并三指或四指所放之蛊就非常险恶,属于不治之症,中者必死。当然蛊婆自己是可以解的,而且自家的蛊自家解,就算求别的蛊婆也无济于事。

行走于湘西群山环抱、绿水萦绕的苗家山寨,看那些老旧的磨坊、被脚板磨得光溜溜的石头台阶、长满苔藓的木墙黑瓦、瘦的狗、脏的小孩,那大河谷地上突兀耸立的巨大水车吱嘎吱嘎转动,似乎不堪重负,却顺利运转了上百年。看得久了人就痴迷了,似乎一切事物都能对人产生诱惑,让旅者的脚步滞重,只想停下来,融入缓慢的节奏里。内心深处或许还真有点期待遭遇蛊婆,自己也说不清。

山寨的炊烟袅袅升起,群山中的草木风华似乎都在“蛊惑人心”,一个苗家女子看了你一眼,也让你心动半天,旁边赫然有一位指甲长长的婆婆,你头皮发麻却也不知趋避,腿脚都不像是自己的。你喝了一碗擂茶,心里使劲在想方才奉茶者有没有弹指的小动作,脑子里却全然是空白。水田里有人吆喝,牛铃声渐行渐远,你想想也就算了。渺小的城里人永远在悠悠岁月面前束手无策。

显示全文
张家界的民风民俗 岳阳节庆活动简介 益阳民俗 凤凰古城传统的节日 岳阳国际龙舟节 侗族风土人情 湘潭民俗之供奉行业祖师 益阳民俗之猫舞 “炎帝陵祭典” 祭祀方式 湖南人的衣着 怀化民俗腌制寿鱼 桃花源喝擂茶 大云山进香 背篓湘西 八宝铜铃舞 木叶传情 新宁乌饭节 岳阳婚俗 湖南人冬至炕熏腊肉 益阳民俗之地花鼓 苗侗族斗牛斗马旅游艺术节火爆高安 郴州风土人情 武陵源节庆活动 益阳民俗之龙舞 侗族文化 湖南人吃米粉 侗乡文化一精品――侗戏 湘乡民俗之春节禁忌 湖南民族歌舞 永州人待客习俗 怀化民俗文化之洪江习俗 “六月六”覃垕晒皮 桃花源风俗以石订亲 湘潭民俗之接忙客 薅草锣鼓 永州习俗 瑶族文化 侗族的三朝盛宴 湘西民俗风情 星城服饰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