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载傩舞传承600年

作者:原创时间:2022-06-15
文档

“傩”是古代流行的一种驱鬼仪式。万载傩舞,又称“跳魈”,是江西宜春市万载县民间驱鬼逐疫、祈福求安,极具特色的民俗文化活动。据清道光版《万载县志》载:万载有傩约在元末明初,距今已600多年,经过历代民间老艺人的传承和文化部门的挖掘整理而得以保留至今,并绽放异彩。

万载傩舞似深山璞玉,如峡谷幽兰,古朴祥和,仪态万千,被誉为“中国古代舞蹈活化石”。2006年,赣傩被列为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万载傩舞在赣傩中占有重要地位,对研究傩文化史、探究傩舞发展、傩戏形成有着重大的艺术价值。

万载傩舞分开口傩与闭口傩两种流派,开口傩与闭口傩虽然表演风格各有不同,但供奉的主帅均为“敕封欧阳金甲大将军”。潭埠、黄茅、双桥、岭东、高城等地的傩舞队是“闭口傩”,马步洞口耕布和白良范塘两处则属“开口傩”。其中开口傩由傩舞演变而来,既保留了傩舞艺术特征又吸收了古老戏曲成分,有向傩戏演变之趋势。它共有《开山》、《关鲍大战》等7个节目,有简单的故事情节,角色分生、旦、净、丑,几乎每角必唱,唱、念、做、打齐全,动作古朴粗犷,特色十分鲜明。《比刀》是“开口傩”的重点节目,它既不像戏剧表演的程式化,也不同于武术,而是集结了古人日常生活、劳动操作等形体动作之精华,经过历代艺人的加工和完善,逐渐形成一种强悍、干炼、紧奏的独特风格。后来,“开口傩”逐渐向“傩戏”发展,作为跳傩的民俗形式逐渐消失。

戴面具是万载傩舞的重要特征,也是人物造型及刻画性格的重要手段。一件艺术品,如果能长久地被人玩味,令人激动不已,其中必定积蓄着一股内在力量。它之所以拨动人们的心弦,绝不是模拟自然或想入非非的涂抹,而是那潜伏在作品中的精神。万载傩面具有大小二十四张,由樟木雕刻而成,除大菩萨外,其余面具为人脸大小,其造型各异,栩栩如生,或威武雄壮,或温文儒雅,或凶蛮毕现,或滑稽可笑,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显示全文
数据隐私日 台湾端午节风俗 五花八门中国成人礼 国际牛奶日 啃春的来历 中国国医节 陕西凤翔彩绘泥塑 世界青年日 八月十五开天门是怎么回事 中国戏剧—乱弹 全国爱牙日 石敢当传说 全国法制宣传日 阿细跳月 填仓节风俗习惯 河南剪纸 新春贴“福”的来历 妈祖与妈祖文化 台湾春节 昌江黎族制陶工艺 元宵节迎紫姑习俗 黎族咚铃伽舞 为什么管结婚的房子叫洞房 中国民俗一绝—粤西信宜十八飘色 国际大屠杀纪念日 海南民歌 与时俱进的年画文化 商洛花鼓戏 祭灶节饮食习俗 玉兔捣药 北京的十大私家菜馆 国际海关日 关于结婚戒指的习俗 日月星辰的来历 启蒙与光的隐喻 术语的困惑 平遥古城民俗荟萃迎龙年 台湾的闽南建筑文化 成年仪礼 饰墨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