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故乡莆田,元宵节是农历正月里继春节之后的又一漫长的节日。因为与其他地方的习俗不同,莆田的元宵节从正月初十就开始了,直到正月二十二才告结束。 莆田的元宵节基本上是各种形式上的祭神活动和民间庙会,形式之隆重甚于春节。在这漫长的元宵节庆祝过程中,都离不开一种民间的仪仗队——车鼓表演。 据《兴化府志》记载:莆田车鼓表演始于明末,盛行于清末民初至今。明嘉靖年间的倭寇之祸,是莆田车鼓产生的最初原因,当时的戚继光率兵从浙入闽,赶赴莆田(当时称兴化府)平倭寇之乱,已是农历春节前后,戚家军率兵收复了被倭寇攻陷的兴化府所在地莆田县城,并一举荡平倭寇在沿海的数处据点,斩获倭首数百级。当时由于兵力分散追剿残倭,戚邀民间壮勇负鼓擎旗参战,于芦苇荡中布下疑兵,鼓声如雷,呐喊震天,当时退缩于林墩倭巢的残匪被吓破了胆,纷纷放下武器,束手就擒。于是,莆田人民从此爱上了具有战鼓之威风的车鼓。并在各个民间节日里表演庆祝。莆田车鼓原来是由青年男子来表演的,后来,变成专门由青壮年妇女来表演这种具有阳刚之气的车鼓。 莆田车鼓主要以一面一米左右直径的牛皮大鼓为主器。由手推车载或由四人肩扛,主鼓手抡鼓棰奋力敲击,声动天地。另有十六到三十人不等的铙钹队,各持一副大钹,按鼓点敲击,并按一定的组合和舞蹈动作,进行花样表演,还有一面铜锣点花记节奏快慢,另有数柄罗伞在队列中穿插表演,以增加形式上的舞蹈美。参加车鼓队表演的妇女们盛妆俨服,妩媚如花,即便是上了年纪的中老妇女,也显得青春妩媚了许多,仿佛找回了少女时代的那种激情和信心,她们大胆、泼辣、恣意地挥扬着心中的喜悦和激情。看那操鼓手,两柄鼓棰抡圆了,雨点般地敲向那面大鼓,鼓面震颤,鼓车在震颤,推车手和抬鼓人的脸腮在震颤,她们坚毅、充满信心和勇气,这就是具有惠安女一样气力和勤苦耐劳品格的莆田妇女。所以,阳刚的车鼓表演在她们手里表演得毫不逊色于男人。我看过素有闽南豪气舞蹈的拍胸舞,的确壮哉,只是全是壮汉表演。也见过陕西安塞腰鼓的威武场面,那也是吼着秦腔的汉子们舞出来的,还有河北的沙河太平鼓、苏浙的渔鼓、梆子鼓舞,也基本上全是男人们表演,豪则豪矣,与莆田车鼓相比,总逊一点女性的妩媚和花一样的细腻感觉。 元宵节又至,走在家乡的村庄里,到处都能听到喧天的车鼓声,它像兴化湾的春潮一样澎湃激昂,溯木兰溪而上。在这洋溢着浓浓节日气氛的时刻,感受一下家乡别样的元宵节氛围,不觉心如潮涨,豪气顿生。踩着坚实的海塘石坝,海风飒飒地吹拂起我的衣袂,如欲临风升举。想像着五百年前的那场平倭鏖战,众志成城,兵民壮勇从四面八方将倭寇团团围住,刀劈枪挑,箭矢如雨般射向罪恶如山的倭寇……那种豪气是多么快慰人心!鼓声凭潮起,胆气借风生。看,前面正走来一队车鼓,花团锦簇的,跟着一群欢笑的人们,鼓动海潮震四方,铙钹声喧动云霄。 这就是莆田的元宵节——充满激情、自信与欢乐的民间的狂欢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