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客家的历史

作者:原创时间:2022-06-15
文档

客家人的形成是个历史过程。其时间由五代至宋元之间共经四百余年(公元907―1368)。据移民史家和方言专家研究,认为客家先民大规模南迁。

民系的形成和民族的形成大致相同,即须有共同的区域;形成共同的语言(方言),共同的文化(风俗习惯为表征)和互相认同的族群意识(即共同心理素质)。赣江平原和盆地地区一年可三熟,是重要的农业区,这个区域为客家先民提供了生息繁衍的条件。然而,由于黄巢起义(公元875)江西动乱的挤压,使大批客家先民被迫越过赣闽、赣粤间隘口向闽西、粤东、粤北转移。不久,唐亡(907),时代进入五代时期。

五代十国时期,在闽、粤、赣边,尤其是汀江流域、梅江流域和东江流域部分地区,形成某种政治上的“真空”地带,即所谓三不管的地区。这给大批客家先民在这一地区停留、集结和得到休养生息的机会。对客家人在这一带形成和繁衍是很有利的。这也是宋代汀州繁荣起来和梅州开始设州的重要因素之一。历史上赣南、闽西南、粤东北即所谓赣、汀、梅三江地区,可说是客家人关键的形成腹区,客家先民在这里完成了三件大事:一是以自己先进的汉文化融合(自然同化)了当地的少数民族(瑶畲及越遗裔),在民系成员的结构上完成了向客家人的转变。吸收、同化少数民族,集中表现在客家的族谱祖先名字上。

据李默引梅州地方志办编《客家姓氏渊源》(两辑)共收梅属客家68姓的族谱统计,其中有52姓的客家人祖先名字曾出现过郎名或法名。关于这个问题,罗香林先生曾有“畲阀得到客人的贽礼以后,乃依其入境次序给予几郎几郎的名号”一说,我看不妥,因为第一,如上所述,客家人有郎名、法名的姓氏占总姓氏的76%;第二,是郎名、法名存在于三至五代人。如果是某种封赐式的,不可能给予那么多姓氏和那么多代数之人。郎名、法名是畲族和瑶族命名的习俗,所以李默先生说:“客家人的先祖与畲族、瑶族有着密切的关系,不言而喻,这反映出民族间的文化交流或民族融合”。

待到明初,汉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力量都再度显现出极大的优势,于是不仅客家人而且受他们同化的畲族等都改用了汉名,成了客家人。这些被同化了的畲族等也作为客家先民的另一支,最后变成了客家人。二是客家方言的形成。客家先民从中原南迁后大都集中在闽粤赣边的广大山区,住地闭塞,长期以来与外界交往相对较少,受其他方言影响也相对少,所以他们保留较多的古代汉语特色。客家方言以梅县话为代表,所以空间上可定位于梅江流域和韩江上游一带。

另一方面,因与畲族和百越族后裔的交往,所以有些词汇等也受到苗、瑶语族和侗泰语族的词语影响,即接受了一些借词。这样客家人完成了语音、词汇、词序等等的吸收和转变,又使之适合于古汉语留传下来的语法结构,形成客家方言,即客家话。三是客家风俗习惯和民系族群自我意识的形成,客家先民定居三江地区以后,除保留传统的儒家文化外,还吸收其他南方土著民族风俗习惯,形成自己独特的民俗和文化。

显示全文
佛山生育禁忌 鞭炮火麒麟 榕城游神赛会 普宁的生育礼仪 出嫁妹哩坐“摸栏”的风俗 中山民风民俗 潮州风韵介绍 广州传统文化 阳江民俗节庆活动 南澳拜土地公由来 普宁一带分家风俗 送香船与忌平安 新丰婚姻习俗 海陆丰咸茶趣谈 东莞的槟榔风俗 必背瑶族的风俗民情 佛山人送礼的禁忌 佛山金花送子 曲江的风俗习惯 陆河人“三十日”洗“石姜湖”趣谈 洪阳镇宴客例俗 揭西新娘路遇换手帕 揭东嫁女时习俗 揭东祭祖的礼俗 乳源居处习俗 佛山“老鼠嫁女” 徐闻生育习俗 下帅民族风情 榕城立春日 高州“三鸡”习俗 海丰意头和禁忌 阳西生育俗 广州的迎春花市 饶北山区的清明习俗 西村张皇爷诞 廉江寿辰丧礼习俗 普宁丧葬习俗 南澳生产习俗 高明板村的“情人节”的踏青偷青俗 番禺扒农艇再现水乡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