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传统文化

作者:原创时间:2022-06-15
文档

广东音乐 是以广东民间曲调和某些粤剧音乐,牌子曲为基础发展完善起来的地方民间音乐。广东音乐在演奏上采用装饰音和加花所产生的音色和风格,明显有别于其他地方的民间音乐。20年代初到建国前的30年间,广东音乐创作乐曲达300首以上,其中约50首至今仍流传于海内外。

广东木偶戏 我国木偶戏始于汉代,发展于唐,宋,盛行于元、明、清。古时称“傀儡戏”。广东木偶戏,大约在元代传入。新中国成立后,木偶戏艺术得到很大发展,1956年,广州市创办广东省木偶剧团,创作出富有南国特色的木偶艺术。木偶造型精雕细刻,神采各异,传神逼真,栩栩如生。剧目有:《芙蓉仙子》,《张羽煮海》,《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哪吒闹海》,《孙悟空三调芭蕉扇》等。广东木偶剧团的木偶艺术在国内、国际上享有盛名,曾获罗马尼亚国际木偶、傀儡戏联欢节银质奖章,深得各国艺术界的赞赏。

八音班?锣鼓柜 粤曲产生、衍变和发展的150年,大体上经过五个阶段,第一阶段即为“八音班时期”。八音班演唱粤曲始于道光初叶。当时的粤剧未能满足广大农村观众要求,便出现了以粤曲清唱为主,人数不多的八音班。19世纪中叶到本世纪初,八音班十分盛行。据清光绪三年(1877年)的不完全统计,从业人员达500多人。除为民间的喜庆、迎神等活动演唱外,还常到农村或小城镇演出,有些较小型和业余性质的八音班,将乐器放置在一个如花轿模样的大柜里,演奏时抬着柜“游行”,只奏不唱,人称锣鼓柜。

南音 南音是用广州方言演唱的说唱形式,也是粤剧、粤曲常用曲牌,有说它是在木鱼,龙舟的基础上吸收扬州弹词(吴声)等曲种的曲调发展而成的,为了与广东以外的吴声区分,即以“南音”(南方曲调)名之,它比木鱼,龙舟的音乐性强,因而作为独立的曲种出现在舞台上的机会很多。南音的句格、声韵要求相当严整,有伴奏、有快板与过门音乐,旋律婉约优美,有着浓郁的南国地方色彩,早期的南音传唱范围多在文人雅士之中,传统作品也多是伤春怨梦之作。其中以《客途秋恨》、《叹五更》等最为流行,迄今传唱不衰。解放后则产生了《沙田夜活》等优秀作品。

粤剧 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广东、广西部分地区和香港、澳门等地。东南亚,美洲华侨聚居地区时有演出。于清雍正年间吸收各剧种特色,汇合南音、粤讴等形成粤剧。是广州的主要剧种。

显示全文
阳江民俗节庆活动 南澳拜土地公由来 普宁一带分家风俗 送香船与忌平安 新丰婚姻习俗 海陆丰咸茶趣谈 东莞的槟榔风俗 必背瑶族的风俗民情 佛山人送礼的禁忌 佛山金花送子 曲江的风俗习惯 陆河人“三十日”洗“石姜湖”趣谈 增埗的曹主娘娘保护神 新厝文化 横沥镇红荔风情节 瑶家婚俗 五邑农村的传统婚仪 江门新年人日民俗 佛山社坛民俗活动 曲江人婚宴旧俗 潮州风韵介绍 中山民风民俗 出嫁妹哩坐“摸栏”的风俗 普宁的生育礼仪 榕城游神赛会 鞭炮火麒麟 佛山生育禁忌 河源客家的历史 洪阳镇宴客例俗 揭西新娘路遇换手帕 揭东嫁女时习俗 揭东祭祖的礼俗 乳源居处习俗 佛山“老鼠嫁女” 徐闻生育习俗 下帅民族风情 榕城立春日 高州“三鸡”习俗 海丰意头和禁忌 阳西生育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