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东皮影

作者:原创时间:2022-06-15
文档

陇东皮影又叫灯影子、牛皮娃娃,它是舞台演出的用具,同时也是一种民间工艺品。旧时,陇东皮影戏是以食用的清油(植物油)为燃料的灯光照射牛皮做成的人物剪影为傀儡的一种民间影子戏。白天有太阳的时候也可演出,称为热影子戏。皮影戏起源很早,按陇东的民间传说,秦始皇的儿子胡亥生下来的时候,整天啼哭不止,但有一天,他看到窗子上照射的人影表演便不再哭了,但人影一离开窗子,他又啼哭起来。于是秦始皇命人雕刻出表演人的形状,不断地表演下去,胡亥不哭了,影戏也由此出现了。北宋时,影戏演出已较为普遍。 《都城纪胜》说:“凡影戏乃京师人初以素纸雕镞,后用彩色装皮为”。宋仁宗庆历年间,范仲淹镇守庆阳,当时艺人以演皮影戏犒劳将士。清末甘肃大将董福祥曾把环县皮影戏班带到京城为慈禧庆贺寿诞。

陇东皮影主要分布于平凉、庆阳地区各县,集中于陕、甘、宁三省接壤的三角地带。它的人物造型,归纳起来有生、旦、净、末、丑五个大类。根据人物不同的身份特点,夸张它的眉、眼、鼻、嘴和胡须五个部分。从工艺上讲,陇东皮影造型外轮廊以直线概括,俊俏有神,尤重图案装饰,着色对比强烈,头部造型约有千余种。由于在平面布幕上演出,只能左右动作,因此一般采用"五分脸",即侧面表示法:一个眉、一只眼、一耳垂,半面嘴鼻一个脸。皮影的身段也用侧面表示法。陇东皮影音乐深受陕西西路皮影弦板腔、碗碗腔的影响,有的班子就用以上音乐演出也有用秦腔演出的,但大多数班子以演唱陇东道情为主。

陇东皮影的刻制原料十分讲究,要求以小口齿青槽期的黑毛公牛皮为佳,皮板薄厚适中,质坚而柔。在整个的制作工艺上,无论是选皮、刮皮、拓样、针稿簇刻、着色、出汗、砖熨等各道工序都毫不马虎。陇东皮影雕刻艺人世代相传,雕刻刀法也非常讲究,有走刀、推皮、打眼、“扣碗碗”等。以先繁后简、先内后外的顺序雕刻。早期陇东皮影只有20厘米左右高,纹样和色彩简单概括,往后发展,皮影高一尺左右,着色以黑、红、黄、绿为主。其整体造型是头大身小(5:1),身段上窄下宽,手臂过膝。全身头、胸、手、腿等部分用牛筋绞连,身上的若干关节,根据动作需要,用三、五根毛竹操纵,通过灯光投影,影人在影幕上便表演出各种动作。清末,陇东皮影出现了带有复杂图案构成的大片布景,如“花果山”、 “金銮殿”,称之为“大片”, 尺寸为220-50厘米,中片亦有100厘米。

陇东皮影在我国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页。

显示全文
兰州三泡台 文县罐罐茶 酒泉节庆活动 夏河拉卜楞寺大法会 甘南藏区的风俗习惯 天水民居 临夏习俗—春节扭秧歌 临夏正月打秋千游戏 临夏习俗—二月二炒蚕豆 莲花山花儿艺术节 历史悠久的庆阳剪纸 朝山会与打笳板 甘肃环县道情皮影 天祝藏族饮茶习俗 天祝品尝酥油茶的礼仪 天祝藏歌 武威祭孔乐舞 甘南习俗祈祷 武威国际孔子文化节 国际滑翔节 肃南马蹄寺观光旅游节 张掖皮影戏 康宁塞外农家风情 甘肃—春节习俗 甘肃省各地端午习俗 景泰生活习俗 景泰习俗禁忌 景泰狮子舞 敦煌乐舞 嘉峪关仿古出关仪式 嘉峪关元宵节庆活动 瓜州赛瓜节 积石山民居民宅习俗 积石山宗教活动 积石山民歌花儿 积石山五月端阳 穆斯林的“斋戒”习俗 康乐筵席曲 舟曲藏汉民族主要禁忌 舟曲藏族服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