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联的前生今世

作者:原创时间:2022-06-15
文档

艺术中国

春联,起源于桃符。"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据《后汉书、礼仪志》说,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神荼"、"郁垒"二神。"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说:"春联者,即桃符也。"

艺术中国

五代时,西蜀的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提写联语。据《宋史、蜀世家》说:后蜀主孟昶令学士章逊题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我国的第一副春联。直到宋代,春联仍称"桃符"。王安石的诗中就有"千门万户幢幢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

明代,桃符才改称"春联"。明代陈云瞻《簪云楼杂话》中载:"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前忽传旨:公卿士庶家门口须加春联一幅帝微行时出现。"朱元璋不仅亲自微服出城,观赏笑乐,他还亲自题春联。他经过一户人家,见门上不曾贴春联,便去询问,知道这是一家阉猪的,还未请人代写。朱元璋就特地为那阉猪人写了"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的春联。联意贴切、幽默。经明太祖这一提倡,此后春联便沿习成为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显示全文
花信风和花朝节 重阳节祝女朋友快乐的短信 除夕的传说和民间风俗 倒贴“福”字的民间传说 北平婚俗大赏 关于七夕的传说和习俗 奇特的食物求爱 北京的四合院大门介绍 北京市市级保护四合院 北京庙会 老北京的岁时习俗 天津民风三变 打囤与填仓 天津为何又叫算盘城 六月初六姑姑节 历史悠久的河北梆子 河北传统节日介绍 鸡冠山下金鸡叫 满族的祭索拨杆子 邢台旱船和太平车 台湾民间年俗 端午节的生命在于其文化内涵 清明节祭祀扫墓渊源 漫话中国春节 谈谈几个已经消失的节日 中国传统节日漫谈 灯谜趣谈 圣诞饮食习俗 月饼的典故 各地中秋节风俗 中秋节赏月 龙舟水端午节龙舟竞渡 河南人过春节的风俗习惯 潮汕地区“摆社”风俗 吃火鸡的由来 五月五端午节新文化演绎 丽水春节习俗 庆元的礼仪习俗 丽水集市 亲手包一次大肉粽